中元临近,酷暑渐退。一番准备,全家浩浩荡荡赶早前往农村老家烧包,像往年一样,用最虔诚的方式告慰先辈。
回到洞庭腹地的家乡——南县,最先入耳的,竟是那久违的“喳喳”声。枝头一只喜鹊拖着长尾,黑羽白腹,在晨光中跃动如音符。继而两只、三只……放眼望去,杉树林中、电线上、田野间,竟处处有这些精灵的点缀。我不由怔住——这般景象,儿时都不曾多见,如今却成了家乡的日常。
喜鹊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控害高手,以昆虫、果实、种子、小型动物为食,它们择良木而栖,择净水而饮,择安全而居,是极挑地方的一种益鸟。它们的成群归来,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蝶变。
突然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漫步儿时熟悉的小径,记忆里,道路两旁是光秃的田埂,风起时尘土飞扬,雨落时泥泞难行。如今已硬化,两边青草葱茏,野花点缀,不远处新修的生态沟渠里清水潺潺,连着成片的稻田如同碧绿相间的画布,微风拂过,稻浪起伏,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远处依稀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喜鹊,时而展翅低飞,时而嬉戏打闹。几位老者家长里短时,笑道:“如今鸟儿都比人多了,早晨吵得睡不成懒觉哩!”
走向湖边,景象更令我惊叹。洞庭湖水域在家乡境内波光粼粼,昔日的围网养殖痕迹已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微波荡漾的湖水。一群白鹭在水边悠然踱步,不远处几只野鸭潜入水中又浮起。而在岸另一边不远处的林带里,喜鹊们蜷缩在浓密的杉树林中避暑,择机外出为幼鸟觅食。
“这些喜鹊可聪明了。”偶遇儿时玩伴,如今成了村干部,他告诉我:“它们知道这里安全了,没人掏鸟蛋,没人打鸟,吃的也丰富。春天吃虫,夏天吃果,秋天吃稻田里落下的谷粒,冬天我们也会在周围撒些米食。”
夕阳西下时,我来到湖边大堤上。远眺一望无际,近观水波粼粼,成千上万的鸟儿在天空与水岸间飞舞盘旋。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喜鹊,它们不像候鸟般迁徙,而是选择在此安家落户,代代繁衍。
暮色渐浓,喜鹊归巢,它们的叫声与晚风、水声交织成曲。我忽然明白,这声声鹊鸣,不正是生态洞庭建设中最动听的音符吗?它们唱的是洞庭湖重现的生机,是湖区人民的选择与坚守,更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土地的深情承诺。
返程的路上,我看到村口农居墙壁上用白石灰刷了几个醒目的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刻,我真正读懂了这句话的深意。家乡的幸福画卷上,不仅有稻浪翻滚的金黄、湖水荡漾的碧蓝,更有这些黑白相间的精灵——它们跳跃在天地间,也跳跃在每个游子的心头上,成为洞庭明珠最生动的注脚。
洞庭湖变了,变得更像它本该成为的样子——万物共生的和美家园。而我,在这鹊声阵阵中,遇见欢喜,找到了最深沉的乡愁和最真实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