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益阳 > 图说益阳

南县坨子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27 08:5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刚出锅的南县坨子。刘馨予摄

  洁白如玉的坨子浮在红绿相间的汤中,糯米面的细腻、大骨汤的浓郁、剁椒的鲜辣,构成了清晨街头独特的烟火气息。11月26日清晨六点不到,南县南洲镇东正街三仙湖坨子店内早已人头攒动,氤氲蒸汽中,老板熟练地舀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坨子,食客们满面期待。这种用糯米包裹肉馅制成的特色小吃,在外人看来朴实无华,却是南县人早餐桌上的灵魂。

  吃坨子的习惯在南县流传已久。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多以甜馅为主。当这种食物传播到湘楚地界,当地民风饮食偏好咸辣,糯米的绵软便需要咸辣的馅料来衬托。于是汤圆中的甜馅被咸馅取代,配以咸辣汤头,还有了一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名字“坨子”。

  湖南地区有多种坨子,其中数南县与华容的坨子尤为特别,虽然两地仅一河之隔,风味各具特色:华容坨子以糯米和粘米按比例混合制成面团,包以辣椒、腊肉、香干等炒制的馅料,上笼蒸熟,个头极大,吃上一个便可抵一顿饭;而南县坨子则以汤鲜味美著称,取上好的猪腿肉剁成肉泥,加入切至极碎的笋末或榨菜末制成馅料,再用糯米粉制成的面团包成圆球状,配以大骨汤、剁椒、小葱、香菜和必不可少的猪油提香。

  地道的南县坨子制作选材考究,要取新鲜猪肉,手工剁成肉酱,仅以食盐调味,突出食材本味。煮坨子也是一门学问,水烧开后,水面要宽,下坨子后用大火煮,待坨子上浮后,加一碗冷水再煮开,如此重复两次。“若一直用大火煮,就会出现外面的面皮煮烂了而内馅还未熟的情况,只有这样坨子的外皮才能糯而不糊,内馅熟而鲜嫩。”三仙湖坨子店正在煮坨子的师傅分享。

  正宗的南县坨子,刚咬上一口,糯米面的细腻、大骨汤的浓郁、剁椒的鲜辣,香菜与小葱的香气再加上猪肉与榨菜结合后鲜美无比的馅心,就瞬间唤醒味蕾,当地食客评价:“汤鲜微辣、砣子糯,海带鲜脆、黄辣椒起味。”这种微辣的汤底与糯米的清甜相互映衬,形成了南县坨子独特的风味。

  在南县,各家坨子店都有自己的独门秘诀,有的店以海带打底,纯肉为馅,有的则以猪肉加笋末为馅,更显鲜美。这些细微差别形成了每家店铺的独特风味,也成为食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馨予 邓卓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