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骆永红更忙了。她想利用这段时间,多给那些特殊的孩子送教上门,让他们能多学点知识和技能。
骆永红是大通湖区二中的教师。这样的送教路,她已坚持了5个年头,成了孩子们最亲的“骆妈妈”,她也因此获得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等众多荣誉称号。
走近就再也放不下,她踏上了给特殊孩子送教之路
骆永红相遇的第一个特殊孩子叫小艳,那是2018年9月的一个下午。小艳生来就肢体多重残疾。7岁那年,父亲又因癌症过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小女孩的学业就此中断。
那时,骆永红除担任班主任外,还负责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她深知,没有知识和文化,孩子今后的路会更难走。“艳艳妈妈,以后,我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孩子送教上门……”
风雨无阻,骆永红来了。她为小艳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既教她知识,也教她生活的技能。一首小诗,普通的学生,读一两遍就能记住,但对于小艳来说,需要更多的重复与巩固。骆永红特别有耐心,也很有技巧。她会将古诗切割成更短的句子或片段,让小艳逐一学习。对于发音不清晰的字词,她强调每个字的注音和声调,通过慢慢的、有节奏的读音,来帮助小艳练习和纠正。为了增强记忆,她会辅以简单的手势或身体动作,与每个字或句子相对应。她还运用图片、音乐或实地体验,来帮助小艳理解和感受古诗的背景和情境,让她真正地体会诗的美。
小艳的每一点进步,骆永红都会予以肯定,增强她学习的信心与动力。慢慢地,小艳爱上了学习。教小艳安全用电等生活常识,是骆老师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正是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小艳懂得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保护自己,避免各种危险。
她要做一个燃灯之人,去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
因为小艳,骆永红开始关注这些残障孩子。一摸底,千山红镇有这样的特殊学生10多人。“他们都应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落下一个孩子!”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让骆永红更加坚定地行走在送教路上。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些学生残疾的情况很是不同,有的智力残疾,有的生来脑瘫,还有的是遭遇意外,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骆永红得会“察言观色”,灵活应对。为此,她系统学习了特殊儿童特色课程和幼儿心理学。她还针对这些残障孩子,自己制作特殊的教材、教具等,仅教具就已经装满了几个大抽屉。她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有的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更侧重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多的是教给他们一些生活的技能。
孩子们都有收获。小艳最初非常敏感,又不善于表达,经常会无缘无故落泪。后来,在骆永红的不断引导下,她和周边的人相处很好。对骆老师可亲了,每次见她来,都是笑呵呵的。因交通意外受伤的灿灿特别自卑,她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因为骆永红的走近,她开始学会和自己和解。虽然无法发出声音,但她的眼神,她的每个细微动作,都传达出来,她内心是充满愉悦的,努力地向上向好。
那些写满感激的纸条,给予她不断前行的力量
骆永红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管理班级,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事。为了不耽误上门送教,她会每个学期刚开始,就排好“班”。
很多同事好奇,和这些残障孩子打交道,人累心更累,骆永红怎么反倒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身都是劲。她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和同事们分享了一些小纸条,那是学生和家长平时写给她的。“感谢您,未曾放弃过我,教会了我如何勇敢面对生活。”“在孩子的心里,您是她最亲的人,她经常做梦都在喊骆妈妈……”“骆老师,您笑起来真好看,您就是天使的模样!”这样的纸条很多,骆永红都用心保存起来。“有时候,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就翻出来看看,一下子浑身充满了力量。”
每个月,每位特殊学生,骆永红至少送教上门两次。每次送教上门,她都会有教学总结与反思,为的是下一堂课,孩子们能更有收获。5年多的坚持,她送教上门达300多次。
这些特殊学生住得比较分散,又多在乡村偏僻的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学校给了骆永红很多支持,会给她安排好车;实在找不到车时,丈夫就成了随喊随到的“司机”。他骑着摩托车,送妻子过去,从无怨言。
“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要用无尽的爱,去温暖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全新的人生。”骆永红用她的赤子之心,用她不变的坚守,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