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赫山区沧水铺镇黄团岭村,刘国良一次次握着小梓祺的手,教他书写“鲜花”二字。他用轮椅推着孩子去看路边盛放的桃花,让小梓祺对这个词有形象的认知。
刘国良是沧水铺镇花亭子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从2017年开始,他坚持帮扶困难学生、给残疾学生送教,给这些特殊的学生带来温暖与希望。
一片情深来助学,为困难学子架起希望之桥
花亭子学校历来重视对困难学生的帮扶。2017年,学校将这一重担交给了刘国良。
为了摸清家庭困难的学生底子,根据学生申报情况,刘国良骑着电动摩托车,一户一户实地走访。短短2个月时间,他走遍了学校所辖范围的社区(村)。
为帮助这些学生,他四处奔走,到处游说。经他牵线搭桥,他的高中同学潘雪君、香港爱心人士Park、A dio结对资助了7名困难学生,已累计资助34400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益阳市扶贫促进会连续3年定点扶助这所学校。2021年以来,刘国良争取社会团体资助24800元,惠及学校的28名特困学生。
刘国良情系这些学生。他每月都会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悄悄送给最需要的学生。其实,他自家情况也不好,父母都是80多岁高龄,疾病缠身;妻子没有工作,身患重病,得长期服药。
7年送教不停歇,为残疾孩子点亮心灯
在困难学生群体中,有一类人更让人同情,他们身体残疾,上学对他们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不让一个人掉队!”刘国良郑重承诺。
刘国良说到做到。校长孙余辉介绍,刘国良带领团队为7名特殊学生送教。他们注重“因材送教”:脑瘫儿童重点是康复训练、语言培训,智力低下儿童则着重教识字、培养生活能力。每次送教,都是2名教师同往,其他人轮流着换,刘国良则铁打不动。刘国良教学任务不轻,但他坚持做到教学与送教两不误。
小梓云是位唐氏综合征患儿,智力一级残疾。刘国良为他读绘本,陪他做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现在孩子见到老师来了,会主动给老师搬凳子、倒茶等,进步不小。小梓云外婆感激地说:“刘老师他们就是孩子生命里的一道亮光,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让这些残疾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空间,是刘国良一直努力的方向。前不久,市关工委携手国家一级播音员刘昕,给花亭子学校送来有声语言课程。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刘国良开车接孩子们来校听讲座,孩子们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受益很多。
生命馈赠有大爱,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刘国良的抽屉里有一本本鲜红的献血证,由此可见他对公益事业的热忱。“2000年,我那时在深圳工作,受朋友的影响,第一次无偿献血。不知不觉就是20多个年头了,献血量达7800毫升,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铜奖。”言语里,他颇为自豪。
刘国良还是名器官志愿捐献者。54岁的他看过不少生离死别,对人生有不一样的认知。他多次跟妻子讲:“人死如灯灭,我走后,你将我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帮助他人,不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吗?”
刘国良坦言,自己骨子里的善良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从小就希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辈子做好事。这位有着19年党龄、扎根乡村教育31年的老师,正用行动努力践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