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右)和同事在交流城市文明建设工作。陈浩军摄
“时间过得真快,我在市创文办都工作十年了,幸运的是,我们锚定目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回忆起那些“战斗”的日子,梁平十分动容。
梁平现任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科科长。2015年8月,他从市卫健系统抽调到市创文办工作。最初,他在综合组工作。如何从“门外汉”尽快成为一名行家里手,是梁平思考最多的。“做工作没得别的巧,就是要勤奋,吃得苦。”他深谙这些,一头扎进有关测评体系中,仔细研读,文本上被他用各种颜色标示出来,然后再针对益阳实际一一列出清单。“和同事反复商议后,我们一起制定了创建方案,又前置介入,化身为指导师,告诉大家创建工作如何来开展……”
2016年,梁平到了宣传组担任组长。2019年,我市继制定文明公约后,拟出台一部法规来进一步引导市民向上向善,这一重任交给了市创文办,宣传组负责起草。为了推进这项工作,梁平组织开展了“代表委员话文明”活动,收集了不少意见与建议。同年,由市创文办牵头,我市广泛开展“十大不文明行为”评议改专项行动,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起草到颁布实施,历时一年多。梁平大大小小的会组织开了40多次,不懂的就向市人大法工委、市司法局的专家请教。“市两会期间,《条例》由全体人大代表表决,最后高票通过,那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与褒奖。”梁平难掩兴奋之情。
如何让《条例》深入人心,梁平做了不少工作,着力构建起宣传矩阵,通过报纸、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网络平台等,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制作了18期短视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的种子悄然种下;在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同时,创作歌舞、小品等文艺作品,公开演出,寓教于乐。
2021年,梁平担任市创文办资料组组长。这年,我市启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了“创则必成”的目标,全市上下倍感振奋。“我们要像加西亚一样,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让不可能变为现实。”梁平给同事们打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梁平带领大家,对资料申报的204项要求反复研究、逐项分解。“资料组总共7个人,我们把任务砍土分方,对接全市90多个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与单位。”为确保工作不留漏洞,他们又构建了“月初提示重点、月中提醒督促、月底提交审核”的闭环式资料收集审核体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2022年、2024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资料申报获得满分,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贸市场管理一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难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梁平和团队成员选取桥南农贸市场作为突破点,沉下身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研,每天早上六点半以买菜市民的身份与商贩进行交流,上午走访市场经营者,下午与属地和责任单位座谈。在不断深入调研中掌握市场管理的症结,研究破题路径,推动农贸市场问题整治。该项工作得到了《人民日报》、湖南卫视、《益阳日报》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
梁平工作务实,又敢于创新。他积极建言,以社区为单元,全面铺开“城市文明你我同行”文明实践活动,在点上整合资江风貌带现有资源,创新打造集理论宣讲、便民服务于一体的“资江文明带”,让市民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把文明实践活动送到市民身边。如今这一活动,正广泛开展,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
“我只是创建队伍中普通一员,市里授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将倍加珍惜,并以此鞭策自己不断向前,进一步提升‘强执行’的能力、增强‘抓落实’的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益阳贡献自己的力量。”梁平掷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