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岁的龚涛,谈吐斯文、面带书卷气,却是2025年益阳市突出贡献专家获得者。他主持研制出精密光学磁控溅射AF镀膜成套装备与半导体碳化硅晶圆切割供液装置等核心装备,承担了国家“精密光学磁控溅射AF镀膜成套装备研制及产业化”等关键项目研发,在高端光学元件与半导体关键制造装备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特定环节的“卡脖子”难题。2024年,龚涛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职工创新成果奖”。2025年,他又获“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同时获得第四届益阳市“银城青年人才”“益阳市高层次人才”“益阳市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
龚涛是土生土长的益阳人,父母生活在资阳区农村。2013年,他从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毕业后,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向往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生活,而是将简历首先投向了家乡的湖南宇晶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优势企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父母也希望他留在长沙发展。但宇晶机器求贤若渴的诚意打动了他,他最终选择留在家乡。为了让父母安心,他宽慰道,这样离家近,方便回来照顾他们。
进入状态的龚涛,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他沉浸于各种研发,到车间后如鱼得水,经常与工人师傅打成一片,聊各种设备的性能缺陷。他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又马不停蹄从实验中获得解决方案。公司看到他思维活跃,充满活力,给了他宽松的条件,公司老总甚至还和他一起做实验、写论文,相互打气。2015年,他自主研发成功QP1135系列曲面抛光机,改变了只有二维抛光产品的现状,三维立体抛光机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大量订单。宇晶机器依托这项发明实现批量生产,为其他机械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能的同时,也为自身扩本增效带来了倍增效应,当年销售额近6亿元。2013年至2015年,龚涛主导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切割、研磨、抛光设备共计有20款。
2018年,龚涛成为宇晶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最年轻的技术总监、副总经理,带领二三人的研发团队,向高精尖方面挺进,主要从事光学薄膜设备的研究。同年,公司在深圳A股上市,市值一路飘红。由于成果突出,2021年他回到公司总部,坐上了研发总监的位置。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意气风发,他心中的研发梦更加炽烈,研发团队成员增加到了8人,大家热情高涨,干事的劲头像开弓的箭,向前冲刺锐不可当。
2022年至2025年,龚涛主持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10余项,申请国际专利和中国专利1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参与制定行业团体标准3项,制定企业标准17项。他主导研发的泛半导体碳化硅切-磨-抛系列化设备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胜、陈学东、丁汉、黄庆学等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成果具有原创性,整体技术达到同类技术国际领先水平。”这项“卡脖子”难题的解决,使每块玻璃切片成型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2分钟以内,效率整整提高近30倍,我国手机、平板、电脑等民用电子产品出厂化程度明显加快。
今年1月,龚涛作为排名第一的负责人,承担了“硬脆材料超精密加工用金刚石线技术中心建设”国家项目研发任务。硬脆材料包括碳化硅、玻璃等,要对它们进行切割和超精密加工,需要研发微米级的金刚石线。公司组建了近200人的研发团队,由龚涛带领,历经9个月集中攻关,进行了上千次实验,董事长杨宇红、总经理杨佳葳经常和他们在实验室一起熬夜,有的时候,甚至在凌晨三四点,龚涛电话骤响,和他同样睡不着觉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在交流沟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反复实验积累和技术沉淀的基础上,终于成功研发出直径30微米(仅头发丝七分之一)的金刚石样线。10月份以来,样线已小批量生产,申请了5项国家专利,专利技术已运用到华为产品当中。
“涛涛,好久没回家了,什么时候有空回来吃顿饭?”周末,妈妈在电话那头关切地问道。“妈妈,有空一定回来。”龚涛口里说着,心里却在琢磨另一个课题:如何实现三维产品行星运动过程中的真空吸附问题?这是他的新发现,一旦灵光一闪,就要穷追不舍,凭着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龚涛始终保持着一股敢闯敢试的劲头。他说,这个课题破解了,就可以好好和爸爸妈妈吃顿饭了。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