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皆景致 村郭农家有客来

——我市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9-06 08:4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沅江市小河咀村乡村音乐节现场。刘舒婷摄

参加研学的学生在基地农场采摘。刘舒婷摄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盘活城乡人文和山水资源,打造群众便游、乐游、体验感强的各类旅游景点,打响了众多品牌,推动了产业稳步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文旅深度融合释放强大活力,加快了乡村振兴、富民强村步伐。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7%、12.5%。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我市文旅新项目稳步推进,研学游持续升温,乡村景点各具特色,特色民宿遍地开花,描绘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旅游景点百花齐放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我市乡村资源被盘活、文旅潜力逐步被激发,一大批有品质、有历史韵味的宝藏村落不断涌现,推动乡村文旅业态高质量发展。在桃江县大栗港镇朱家村,村民何最希家的农家乐一到饭点就忙个不停,爆炒猪头肉和芋头炖排骨是游客必点的两个菜,带有浓郁桃江特色的擂茶也备受游客青睐。

  近年来,该村抢抓全域旅游发展契机,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沿村主干道种下绿化树近3000株,穿村而过的朱溪河水清岸绿,沿河修建7座凉亭供人纳凉。好环境吸引了游客,也激发了村民扮靓家园的热情。此外,该村还将传统种植业和体验农业相结合,培育万亩笋竹林、千亩茶园和五百亩果园,冬春挖笋、春夏采茶、夏秋摘果,不仅可以让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休闲采摘的田园逸趣,还解决了村里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仅果园一项,村民亩均收益就超过8000元。村里还建起了集观光、游乐于一体的九龙洞水上乐园,每年盛夏来这里玩水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朱家村美了环境,也富了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同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健全延长农业产业链,引导休闲农庄面向社会、细分市场、办出特色、提高效益,以农文旅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融”出乡村振兴好风景。如结合安化县独特的黑茶资源、秀美山水和梅山文化打造的茶旅文康一体化项目,从以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康养转变,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充了旅游要素,推动了产品升级、产业优化;又如茶乡花海、壹方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核心项目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关联产业,促进了当地全域旅游的发展。

  特色民宿各具风情彰显魅力

  伴随文旅行业复苏,作为激活乡村旅游的“密码”,有颜值、有内涵的民宿再次火热“出圈”。

  结束了一周忙碌的工作,市民周志星驱车来到位于安化县柘溪镇唐家溪村的斯途·凤凰屿旅游民宿。看着窗外优美的自然风景,他拿出手机打了五星好评。离斯途·凤凰屿4.2公里处,是中国十大最美茶园之一的唐溪茶场,茶场有近700亩优质茶园和700亩柑橘、黄桃、金秋梨等水果种植基地,游客可沿着车道散步到茶场制茶和采摘水果。

  在该民宿负责人冯少华眼里,个性化民宿是了解风土人情的窗口,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还要注重利用当地产业特色和得天独厚的环境。目前,斯途·凤凰屿有特色房间16间,可容纳40余人住宿,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茶场有3人在民宿就业,季节性打工的有10余人。

  民宿的温度在“民”。在沅江市琼湖街道小河咀村,曾经的渔民杨学斌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办起了渔家乐和民宿,年收入10万多元。禁捕退捕后,渔民上岸,小河咀村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民宿产业不仅促进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也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桃江县松木塘镇子良岩村村民何晓红,如今在位于桃花湖景区的“悠然居”民宿从事清洁整理工作。她表示,就近就业让她照顾家人更加方便,同时,民宿的工作也给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如今,民宿不再单纯是承载住宿与游玩的载体,更是当地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媒介。通过“民宿+”产业联动,我市不断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打造以沅江芦笋、南县稻虾米为代表的“益阳味道”;推出以安化黑茶、安化黄精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举办“安化黑茶文化节”“桃花江竹文化音乐节”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实现多业态纵深融合,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研学旅行场景鲜明吸引来客

  近日,在桃江县桃花江竹海景区,从长沙驱车过来研学的家长和孩子们排着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爬到山顶一眼望去,一片片葱茏翠绿的竹林,在微风的摇曳下扭动起优美的舞姿。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守护下,呼吸着山上新鲜的空气,在苍劲挺拔的竹子前面合影、玩耍。在园区餐厅,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菜,一起开心地品尝竹笋做成的各种美味菜肴。“研学将课堂搬到了户外,太有趣了!”学生王丽婷表示,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湖南工艺美术学院老师讲授的一堂与众不同的竹特色课,她不仅从竹制品非遗传人那里了解到竹制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制作过程,还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竹制品。

  每天一早,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村民、立波书屋主理人卜雪斌便将书屋玻璃擦得明净、地板拖得光亮,迎接各地的读书人前来“打卡”。近年来,该村做优“文化+”旅游新业态,依托清溪作家书屋等平台,举办“文化进万家”等特色文化节会活动,开发文学村落民宿、文学研学实践基地等“微旅游”市场,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热度。到清溪读书、看山乡巨变,成为不少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吸引不少学生前来研学。今年来,清溪村旅游人数已超100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

  湖南学子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也是我市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首选地之一。该基地位于武潭镇莲花坪村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集乡村旅游、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和科普教育于一体,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形式运营。为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奔小康,基地与周边农户签订协议,基地免费对农户进行服务培训,并提供床铺、被套等设施,在农户家建立接待研学队伍的住宿点。学生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割稻谷、打稻谷、挖红薯、开拖拉机等实践活动,尽情体验劳动的快乐,了解农耕文化,提高动手能力。目前,基地已与该村的3个村民小组的16户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村民曾定朝就是其中之一,仅她一家就设有40个床位。“按照合作协议,每满床接待一批学生,以住3天2晚为例,我家将有5600元的毛收入,除去成本,将获得近3000元的纯收入呢。”曾定朝开心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舒婷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