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来万千气象 细雨浇开万紫千红

——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9-29 09:4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75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间,却又足以让我们的事业发生“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巨变!

  乘着东风,益阳在此波澜壮阔的进程中不断汲取力量、奋勇前行,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呈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旅融合持续升温的喜人变化。

  非遗活化、艺术进乡村、“文学之乡”品牌出圈、群众文体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如今,在美丽银城的文化沃土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品味着收获的喜悦,也怀着甜蜜的憧憬继续耕耘前行。如果要问益阳文化事业之所以繁花盛开、硕果满园的原因是什么,只要翻看厚重的益阳文化事业发展史册,就能得到这样一个清晰的答案:传、创、融。

  在保护中传承,为文化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雪峰山下,洞庭之南,益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秦代置县以来从未更名,是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著名三国古战场,梅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源远流长,素有“中国诗歌之乡”“花鼓戏窝子”“文学之乡”等美誉。

  益阳的龙洲书院是湖南四大古书院之一,兔子山遗址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黑茶制作技艺、南县地花鼓、小郁竹艺、梅山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舞岭古窑址、安化风雨桥、益阳故城遗址、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等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迩;明清重臣陶澍、胡林翼和书法家黄自元、益阳名人“三周一叶”(周谷城、周扬、周立波、叶紫)、华侨领袖张国基、“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等都是益阳对外交流的名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大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资源挖掘、数字化记录、资金投入、项目申报、人才培养,守住文化根脉。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非遗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开展非遗普查和申报评审,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和分级保护制度,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制度,建设非遗展示场馆和传承传习及培训基地,开展非遗展览展示活动,对非遗保护成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一系列措施助力我市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如今,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并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益阳虾子起拱等一批乡村文化,得到抢救性保护……

  在保护中传承,为文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我市积极推广非遗,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已连续6年组织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深入山区教学点,开展“山里娃·学国学”流动国学堂活动,设置羊舞岭窑、明油纸伞等非遗课程,累计授课160堂。开展书法家义写春联、剪纸皮影体验等活动,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助力非遗传承。

  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6名。建有各类非遗展演展示场馆15个、非遗传承传习及培训基地31个。评定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10个、市级非遗村镇示范点2个;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1个、省级非遗村镇示范点1个。

  在创新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题中之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之下,我市以满足人民群众期盼为出发点,以创新求变为着力点,助力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不久前,资阳区张家塞乡村民集资打造了一艘崭新的龙舟。为表庆祝,桡手们特意选在中秋节当天下船试水。试水当天,十里八乡的村民闻讯赶来,一睹新船风采。对于龙舟的喜爱,刻进了益阳民众的基因里。自宋代中期开始,每年端午节,赫山兰溪一带的群众便自发组织龙舟竞渡,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中,创新亦是如影随形,经过不断改进,渐渐发展成了如今全国独一份的“双桡龙舟”。

  去年端午节期间,我市一场双桡龙舟赛创下万人空巷看龙舟的盛况。相关新闻和视频全网点击量破14.5亿次。今年端午,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热度依旧,特别是6月1日,“百米龙舟”挑战最长龙舟吉尼斯世界纪录,其认证过程吸引了近万名群众现场见证,以及大批网友线上围观。

  如果说,一艘“老”龙舟连年火爆端午,见证了益阳非遗文化的魅力,那么作为全国19个、湖南唯一摘得“文学之乡”桂冠的城市,则足见益阳深耕文化沃土的功力。

  紧邻益阳中心城区的清溪村,是人民作家周立波的故乡。60多年前,周立波在清溪村深耕农事,扎根群众,写出《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经典文学作品,孕育出文学流派“茶子花派”。60多年后,故乡的21间书屋错落有致,掩映山水间,藏书5万余册的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引人入胜。

  2022年以来,中国作协陆续在益阳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作家活动周”和“益阳文学周”等全国性重要文学活动;组织莫言、阿来、王跃文、刘慈欣、梁晓声等一批“作家天团”成员深入益阳清溪村等地采访创作、讲座授课、发布新书;帮助策划组织读书会、朗诵会、文学沙龙、演讲比赛等活动。现在的益阳,小歌剧、小话剧、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露天电影等文化活动接连不断,热爱文学、崇尚文化早已蔚然成风。

  在融合中繁荣,文旅市场生机盎然

  文化和旅游是一对结伴同行的“搭子”——文化赋予旅游丰富的内涵与产品供给,推动体验更新与消费升级;旅游提升文化的参与性,促进文化传播,并带来资金、政策等支持,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用好文旅融合这个重要抓手,在国家、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中找准定位,先后出台《益阳市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村庄建设工作方案》《益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游客满意在益阳”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重要文件,完成《益阳市旅游发展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编制,科学擘画发展蓝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益阳大地处处呈现出党委政府引领、市场主动作为、社会广泛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火热生动场景。

  ——品牌赋能,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成功争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全国巡演;聚焦“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主题,推出全国唯一的中国当代作家文学成就展,不断擦亮“文学清溪、文旅清溪、文明清溪”名片。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央视《新闻联播》以单条形式予以报道,时长达3分36秒。以数字科技赋能屈原文化,打造沉浸式楚风竹宴剧场《竹海幻境》;创新推进第二批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云服务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形成益阳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

  ——项目带动,大力培育文旅产业。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依托益商天下发展联盟第四次大会,发布重点文旅招商项目32个;组织赴广东、江西等地考察学习项目建设运营经验;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益阳明清古巷综合开发,推动项目加快建成开放。

  ——市场主导,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成功举办清溪村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资阳百龙闹元宵游行活动、桃花江竹海景区“千人汉服秀”、大通湖金秋品蟹节等节会,冠名开通“益山益水 益美益阳”文旅高铁,联合长沙、湘潭、常德、娄底等市州开展益阳旅游资源推介会。承办18项国省体育赛事,举办206项市县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兰溪百米双桡龙舟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文旅融合,“益”熠生辉。正是因为益阳坚定地选择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我们的文化通过旅游“被看见”,旅游也因为文化“被记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曹灿 吴胜琳 周志武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