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整合了志愿服务,协调生活垃圾清运……真没想到城管服务会这么暖心!”2月18日,记者来到赫山区富桥市场,经营户李斌一见到记者,就忍不住夸赞进入社区开展工作的城管队员。李斌说,以前觉得城管就是执法者,大街小巷维护城市面貌;如今觉得,他们更像服务者,用一件件实事维护群众利益。
社区里“小事”汇成暖流
虎形山社区益师附小附近一条长约300多米的小路,因雷电暴雨沿线路灯全部受损,附近居民夜间出行十分不便。了解相关情况后,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立即安排路灯工作人员,现场制定安装方案,取消休假,及时安装到位。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重新亮起,“摸黑路”变“光明路”。
在各个社区,城管队员充当居民生活问题的采集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居民群众关注度高的城管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市容环境、垃圾分类、停车秩序、违法建设等整治。“社区有树木枝干折断悬挂空中,有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帮忙处理。”银山社区市民反映,城管部门获悉情况后,立即组织10余位专业人员、高空作业车辆1台,对社区树木断枝统一处置。截断、分解、清运……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开展施工作业,当天共消除安全隐患20余处。
城管部门还协助城投集团开发建成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协调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13个,并充分挖掘中心城区空地,调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中心城区停车难现状明显缓解。
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文明执法办事 真诚服务企业”,去年12月,中心城区两家房产企业的负责人将锦旗送到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六大队,感谢工作人员协调,妥善处理了工程施工和噪音扰民问题。为优化营商环境,城管部门工作人员持续开展企业走访,主动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部分涉及灵活就业占用城市道路开展经营的申请人免收城市道路占用费,并协助相关人员向市非税管理部门提出减免申请。
进百家门、办百家事、暖百家心。城管工作人员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紧盯城市管理重点难点,扎实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持续提升执法管理服务水平。
天刚刚放亮,资阳区天成市场的早市疏导点喧闹不已,摆放有序的摊点上,摊主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为方便居民生活,同时给流动的果农菜农“筑巢安家”,城管部门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因地制宜开展便民服务疏导,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市容环境卫生的前提下,采取定点划线、限时经营、摊贩自治、城管队员值守监管的办法,强化疏导结合,在中心城区社区周边规划设置13处集中经营疏导点和75处早夜市疏导点,为2600余位流动摊贩提供规范经营场所。
新举措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全市城管部门持续优化升级智慧城管平台,完成A I智能采集、油烟监控、智慧渣管、智慧园林、智慧路灯等领域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集成,整合智慧水利、智慧工地、生环大气监测等部门数据资源,构建横向连接26个市直部门、10个公用设施维护单位,纵向直达11个街道、97个社区的一体化“大城管”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数据监管能力。
同时,城管部门在城市桥梁、公园林场等19处重要点位建设启用“智慧广播”,通过隔空喊话的方式,开展桥上垂钓、防溺水、禁燃禁放等宣传劝导;组建无人机中队,建设全省城管系统第一个综合性无人机机场,预设3条固定巡飞航线,从高空监测私搭乱建、黄土裸露、建筑垃圾等问题,提高执法效能。
有力推进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以资阳区人民路社区、赫山区环保路社区和秀峰路社区、大通湖区银河社区和银海社区等作为先行示范点,做到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信息等内容上墙公示;建立巡查服务机制和工作台账制度,用好“平台+网格+全民城管”方式,将智慧城管延伸至社区,实现监管始终在线,快速处置案件5284件,切实解决社区群众身边的城市管理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