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青年”的“破茧”之旅

——我市心智障碍者就业一线观察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3-29 10:3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就业辅导员周妹到车间看望叶鑫明,了解他的工作近况。刘美玲摄

  “把镜片摆在周转盘里,再把周转盘反扣一下,我的工作就完成了。”3月26日,在位于桃江县的湖南博明英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心青年”叶鑫明全神贯注地给车载摄像头摆盘,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一小时只能摆500个镜片,现在可以摆1000多个了。”

  27岁的叶鑫明是南县人,智力为二级残疾。他已经在湖南博明英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半年多,每个月能拿到3500余元工资,订单旺季,他一个月拿了4500元工资。包吃包住、交纳“五险”,因为一份合适的工作,叶鑫明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他和家人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长期待业的叶鑫明一直是父母最大的牵挂。叶鑫明的母亲姚利群说:“鑫明读完初中后没考上高中,我一直带着他出去工作,但他坐不住,经常偷偷跑到网吧玩。”因为儿子的原因,她的每份工作都干不长,每隔两三个月就会被炒鱿鱼。“你挺勤快,你在这工作可以,但你儿子不能在这儿。”这是姚利群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同龄朋友,看小说、打游戏成了叶鑫明的生活常态。2022年10月,姚利群在抖音上刷到了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短视频,得知该中心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托养服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姚利群将儿子送到该中心,希望他能学到一技之长,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不喜欢交流,不管问什么他都不回答。”这是该中心就业辅导员周妹对叶鑫明的第一印象。经过多次心理疏导,周妹发现,长期以来,叶鑫明遇到的往往是冷眼和排斥,导致他不愿意与人沟通,就业意愿不强。该中心围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认知理解能力培养等方面,为叶鑫明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经过近2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他被纳入辅助性就业重点培养对象,在帮厨、保安、电子产品加工等不同岗位试岗,具备基本劳动能力,中心还为他争取到了面试机会。“我做不好。”面对工作机会,叶鑫明更多的是担忧。“试岗期间你做得很好,你完全有工作能力。我会先陪着你上班,等你适应工作了再走。”周妹鼓励他。

  2024年9月,叶鑫明顺利通过面试,从事车载摄像头摆盘工作。入职前,周妹调研了该公司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走访了10余名企业员工,请求公司提供包容的就业环境。这半年来,周妹先后13次去公司,了解叶鑫明的近况,帮助他适应工作岗位,解决生活困难。“鑫明刚来时有点喜欢玩手机,但只要提醒他,他会把手机放在车间外面。现在,他的工作基本上手了,可以独立完成镜片组装、清洗等工作。”湖南博明英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罗平说。目前,叶鑫明已在该公司工作半年,工作顺利稳定,这是我市“心青年”成功就业的一个掠影。“心青年”即心智障碍者,在沟通、学习、社会互动等方面存在障碍。通过就业为自己的人生“翻篇”,叶鑫明犹如“破茧”的蝴蝶,他的故事并非孤例。2024年8月,省残联开展全省心智障碍者就业职业转衔训练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2名就业辅导员参加培训,对身体健康、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给予“一对一”帮扶指导。2024年以来,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帮扶下,一共有3名“心青年”步入职场,就业辅导员持续提供追踪服务。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两名“心青年”实现稳定就业。

  和普通人相比,“心青年”就业遇到的阻力不言而喻。他们在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年龄在15岁左右,既难以升学,又达不到法定劳动年龄。近年来,市残疾人联合会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协作,“心青年”走出校门,可以到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免费入托,接受为期3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再尝试走上就业之路。目前,市残联已招募到10余家爱心企业,可为“心青年”提供家政、流水线等多个岗位,为他们提供融入社会的入场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美玲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