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全市加入医疗互助职工人数12.61万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105.15%;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网络安全测试合格率达100%,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4月1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截至目前,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入医疗互助职工人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等3个考核指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建设物理、化学、生物考室等25个考核指标实现超过序时进度,我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迎来一季度“开门红”。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民生早成”工作基调,高质量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等民生关切,持续强化要素保障,确保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来保障民生。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实施民生可感行动工作专班,将民生实事分解为24个项目、43个考核指标,建立民生实事任务、政策依据、投资进度和责任主体等四张清单,明确23个市直单位牵头,确保民生补短提质攻坚形成合力。
民生导向就是工作导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重点群体就业,推动财政、税收、产业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发力,依托“益阳智聘”市场,加快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健全“综合性+专业性+零工驿站”的零工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450人,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74人次。针对“一老一小”工作,围绕“衣食住行”发力,共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14个,新增“时光守护”床位70张,为4761名新生儿提供免费筛查,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90名,用心用情呵护“一老一小”。
民生可感行动工作专班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开展督查、调研,及时梳理项目实施痛点、卡点,建立“红黄蓝”三色进度预警机制,针对进度滞后、推进困难的项目,通过现场督办、交办督办,倒逼责任单位加快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监督。坚持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及时公开项目实施信息,在“民生实事码上通”公开项目信息255条,让民生实事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