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口腔癌早筛新路径 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孙钰欣的创业故事孙钰欣(中)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探究口腔癌早期筛查新路径。蔡佳摄
4月10日,在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验室里,一位女大学生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在调试一台光学检测设备,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无创的口腔癌早筛服务,这一技术是对传统口腔癌早筛活检诊断技术的一次突破。这位女大学生叫孙钰欣,是益阳医专口腔医学院2022级口腔医学8班的学生。凭借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这位“00后”医学生将目光投向了口腔癌早筛这一重要但易被忽视的领域。
口腔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高发癌症。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孙钰欣注意到湖南省口腔癌发病率高但早筛率低的现状。在一次讨论会上,一名指导老师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家里一长辈因长期咀嚼槟榔,不幸患上了口腔癌,最终因发现过晚而无力回天,一个家庭就此支离破碎。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她,“口腔癌如果早期就被发现,患者的生存几率会增加很多。”回忆起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的初衷,她至今仍十分动容。2023年1月,孙钰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智芽工作室,并在校内招募成员,致力于研究口腔癌早期筛查的问题。
传统的口腔癌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活检,尽管这种方法被视为“金标准”,但存在创伤大、专业医生短缺及检测周期长等缺点。此外,市面上现存的一些新型早筛产品成本较高,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与应用。于是,孙钰欣团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研发一种简便、准确、低成本的口腔癌早筛技术。
研发的过程充满艰辛。孙钰欣带领团队不分昼夜“泡”在实验室,一旁的讨论室更是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宿舍,床单、被子铺在地上,日常的生活用品也随处可见。“我们经常在这里工作到深夜。”孙钰欣笑着说,对背后的苦却只字不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日复一日的讨论,反反复复的实验,团队成员发现可以利用“三加模式”来实现口腔癌早筛:将早期肿瘤搜寻的声光成像技术、光纤媒介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识别技术以及二维口腔癌数据比对系统相结合。然而,团队在成像技术的研发方面再次遭遇瓶颈。关键时刻,专家和导师给予了他们重点支持,指导团队攻克了核心技术难关。经过一年的技术沉淀和临床试验,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款革命性的口腔癌症早期筛查系统终于“横空出世”。它集成了先进的光声成像搜索技术和拉曼光谱判定技术,提供了一个高效、精准、无创的口腔癌筛查解决方案。双重成像机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口腔组织的全面扫描,并迅速识别出可疑的癌变区域。这一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口腔癌早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有望在大规模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我们会继续创新,争取将我们的技术推向市场,守护更多人的健康。”从医学生到创业者,这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姑娘开创了口腔癌防治的新思路,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