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检神器”打通新能源车上市“最后一公里”

——益阳职院“车检智联”团队研发的产品获省“双创”大奖,长城汽车正在试用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5-13 09:1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车检智联”团队成员龚思影练习汽车检测操作。王子昕摄

  5月12日,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检车实训室内,“车检智联”团队的成员正忙碌着。这里,不仅是团队的创业基地,也是这群年轻人逐梦汽车检测行业的起点。“车检智联”项目团队成立于2023年,团队研发的产品主要服务于新能源车辆的“下线”环节,即车辆生产完成后的质量检测过程,用以判断车辆是否达到市场销售的标准。产品可以对汽车电池、电机、电控VCU等系统实施一键式自动化数据写入、参数标定及数据诊断验证。同时,这些数据可以一键上传至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适用于汽车售后服务站点的车辆诊断与维修。“我们在实习时发现,汽车生产对于下线时间有严格要求,然而数据参数的写入与认证环节却往往耗时较长。于是,大家萌发了研发一款专门的软件的想法。”团队负责人刘文俊说,传统的手动扫描输入方式录入数据慢,还会因为人工差错影响效率。在与生产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后,几名团队成员意识到这一流程的机械化与低效性,并决心从车辆软件层面研发装置,优化数据写入流程,攻克这一行业痛点。

  在创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各参与成员组建起团队,投身研发工作。团队中刘文俊、龚思影、胡焕炜、戴宇祥等分别来自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通信工程、汽车试验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检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交互、汽车制造工艺优化以及汽车维修诊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车检智联”项目的全面性和专业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提高车辆检测过程中的速率问题,我们十几个人在基地一起待了十几天,分批休息。那段时间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激情满满。” 戴宇祥说,“自动检测”是产品的关键技术,但不同新能源车辆接口与数据格式难以统一采集处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开发了通用数据转换接口,进行多次上机试验,逐步完善了软件的自动检测功能。克服这一技术难题后,车辆下线过程中的检车效率提高了近50%,与同类项产品相比也快了近15%,且保障了数据回传的精准性。

  历经8个月,团队成功开发出第一代软件产品。2024年,软件的设计获得长城汽车旗下子公司认可并进行试用。厂商测试了软件系统功能的可用性、逻辑性、容错性、安全性后,双方达成初步合作,项目逐步落地实施。目前,“车检智联”项目获得1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在湖南省“科技+”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分获一等奖、银奖。

  如今,“车检智联”团队仍在不断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5G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会持续更新软件的计算技术。”龚思影表示,团队将致力于实现车辆数据的本地实时处理,以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在功能拓展方面,还计划开发用户个性化服务功能,例如根据用户驾驶习惯提供定制化能耗管理建议、驾驶安全改进建议等。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车检智联”不仅是一个创业项目,更是职业发展的起点。龚思影说:“我们在项目中积累了技术与市场经验,为未来就业打下了基础。”这个年轻的团队,他们的大学时光与“车检智联”项目的成长历程紧密交织,未来,他们也将带着这份收获,坚定地迈向学业与职业的新征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王子昕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