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5年)公布,我市推荐的阳光铝电容器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安化腊肉数字车间项目建设成功入选。科技创新发展为新基建提供推动力,新基建则为新技术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创新提供平台,两者互为促进、共同升级,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年初以来,我市集中资源,聚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紧盯赋能标志性工程建设、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赋能高水平技术攻关、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赋能区域协调发展“五个赋能”攻坚目标,对照43项任务清单,有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季度,全市新增发明专利96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2818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达7.50件、位列全省第5名;全市新增上云企业1496家、上平台企业137家,年度目标完成率分别达44.6%、42.8%。
我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围绕特色重点产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资源向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倾斜。全市2024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报统金额较上年增长10%。今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种业创新行动,开展稻虾米、低镉品种选育,提交益晚香116号的品种审定材料;积极立项争资,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第一批项目立项11个、970万元;落实企业研发奖补政策,到位第一批奖补资金1398万元、第一批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312万元。
我市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合作层次与效能,让科研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挂牌运营后,组织5个小分队深入园区、企业挖掘技术需求84项,8家企业的技术需求被中南大学10个技术团队揭榜,推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来我市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建立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后备库,推动金博碳素牵头建设湖南省碳基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益阳高新区和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湖南未来光电技术研究院。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站。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建6个产业研究院和3个实训基地。
此外,我市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赋能作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一季度,全市备案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02亿元,同比增长45.72%;开展“行长走市县·金融送解优”行动,共促进融资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