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市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政务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成本持续降低,助企扶企措施巩固深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攀升,各项重点任务均按序时进度推进,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满。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在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一级网办深度事项压缩超80%,办结率达87%,超过全省市州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推出不动产登记远程视频认证服务,实现平台线上核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编印《国、省、市制造业领域惠企政策汇编(六)》,通过政策快车平台,向494家企业智能匹配可申报的项目964次。资阳区大力推广“拨付通”平台,新增流程监控、短信提醒、按钮提示等功能,助力涉企资金精准直达;赫山区打造“赫好办”平台,推行“2+7+1”分级处置机制;南县建成“南事码上知”问答平台,业务办理效率提升10%。
为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市科技局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联动26家机构、8所高校、8家银行,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9.77亿元。市发展改革委大力推行“机器管招投标”,一季度完成2个项目的开评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4.3亿元。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开展“行长走县市 金融送解优”活动,推动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0.79亿元,发放技改贷款4.34亿元。市融资担保公司推出“稻虾收储担”专项产品,授信1.5亿元。益阳高新区成立智慧虚拟电厂,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为了进一步优化便企惠企助企措施,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今年年初,市级领导带头开展集中走访民营企业活动。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委督查室、市工商联、市优化办对企业反映的79个问题进行交办督查,问题办结率达92.4%。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建10个产业链工作专班,动态更新行业分析报告、招商库、品牌培育库、政策清单、问题清单等基础台账,今年以来共收集68家产业链企业反映的问题113个。市商务局发布招商引资存量政策兑现指引,稳定企业预期和信心。桃江县设立“桃商之家”政企协同服务创新平台。沅江市持续深化“园区市长日”活动,累计举办9期,协调解决企业诉求36个。大通湖区组建助企专班,实行“领导包联+部门联动”,形成“问题收集—会商研判—跟踪落实”闭环。
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司法局制定《益阳市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公布第一批20个监管部门7个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市公安局严打侵权假冒犯罪,知识产权案件立案3起、移诉62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导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共立案办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60件、结案255件,结案率92%、调解率83%,均超省定目标。沅江市组建诉前联调中心,采取A I赋能、增加审批辅助人员等方式,将商事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