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作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倾力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茁壮成长、乐享童年的蓝天。
坚持数字赋能 儿童关爱服务更加精准及时
未成年人群体规模大、基本信息变动频繁,数字化管理是必然趋势。2024年3月,南县率先探索智慧平台建设。南县民政局建设智慧儿童关爱服务一体化平台,配置儿童档案、社工服务、走访关爱等11个应用模块。平台联通乡镇未保站和村(社区)儿童之家,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和风险应急预警村、镇、县三级联动。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8类群体,由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社区)儿童主任上门摸排,一人一档建立儿童档案,及时把基本情况和动态信息录入平台。对存在监护风险的对象,一人一策制定服务保障措施。平台共动态监测重点儿童6776人,及时妥善处置11例强制预警儿童个案。
南县、安化县积极探索儿童关爱智慧平台建设,实现儿童关爱服务全流程信息化动态监测。市民政局持续优化“1+6+N”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布局,依托1家市未保中心、6个县市区未保中心、97个乡镇(街道)工作站、921个村(社区)服务点,共配备儿童督导员97名、儿童主任1443名,形成15分钟救助服务圈,儿童关爱服务更加精准及时。2024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共走访探视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家庭1.5万个,累计救助家庭困难儿童3892人次,发放慰问金120.5万元。
坚持个案帮扶 形成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
“谢谢你们帮小丽把学籍转到广东,她现在基本适应新的环境了,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不用广东、安化两头跑,我可以安心工作了。”近日,安化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流动儿童小丽(化名)的父亲聂先生了解孩子的近况时,聂先生表达了对民政工作人员的感谢。
2024年,联合国基金会的“护童成长”和民政部的“湘伴成长”等国家级项目先后在安化县试点,共争取资金450万元,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个案服务。安化县建立“发现报告-动态监测-个案会商-风险管控”全流程闭环机制,依托县、乡、村三级未保机构,组织专业社工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精准识别风险儿童。发动教师、村(社区)工作者及时报告风险儿童动态,掌握第一手信息。目前,安化县已为178人提供个案服务。
为提升精准服务水平,我市已摸排留守儿童1.4万名、困境儿童2.25万名、流动儿童2.22万名。同时,建立“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机制,精准识别不同风险等级的未成年人。2025年,全市协同处置复杂个案10余起,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
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接全市困境儿童的个案心理服务和心理知识培训;积极对接爱心慈善基金会,争取到一批心理测评设备、编程机器人、智慧教学系统终端设备,让心理测评更加科学。
坚持制度护航 构建“民政+N”联合保护格局
去年2月以来,市民政局联合15个市直单位,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等五大行动,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保障水平。推行“民政+N”联合保护模式,市民政局联动教育、检察等部门加强儿童风险报告,织密“早发现、早干预”网络。联动妇联、团委等组织,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爱心妈妈结对、志愿者教育辅导活动,把关爱送到未成年人身边。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平安建设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和责任分工,压实各级各部门监管责任。
今年2月,南县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牵头制定《湖南省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地方标准》。我市坚持在实践中探索,聚焦全市1840名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制定评分标准,进行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全面考量家庭环境、监护人养育能力、心理支持等维度,精准掌握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现状,分级分类帮扶困境儿童。目前,《湖南省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地方标准》已完成初稿,预计今年11月正式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