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育人才 提升技能稳就业

——我市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6-20 08:5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精准匹配连通产训供需两端、校企协同锻造产业生力军、劳务品牌激活就业增收潜能……今年以来,我市各级人社部门围绕劳务品牌建设与本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走访调研劳动力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个性化培训台账,分类别、分领域开展靶向式技能培训,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架起技能促就业的“高速路”。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3期,培训6068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751人。实现培训课程与产业需求、就业方向深度匹配,为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匹配:按需定制课程,产训融合零距离

  “用AI快速生成产品文案、视频脚本精准抓眼球,分析消费数据指导新品研发,带货效率提升35%。”在安化县荣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课堂上,来自黑茶企业的学员黄红宇兴奋地分享培训带来的实效。

  今年以来,安化县依托精准滴灌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触达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茶艺师、人工智能等10类订单式技能培训1290人次,创业培训370人次。依托多年培育的“安化黑茶茶艺师”劳务品牌,该县累计培训茶艺师1.68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5万余人,年创收超20亿元,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关键在于精准对接两端需求。我市严格参照《湖南省县域职业培训工作指引》,构建以“四张清单”为核心的精准匹配机制,确保培训紧贴产业脉搏和劳动者需求。人社部门联合多部门协同发力,整合分散资源,建立政策清单,深入县域企业走访调研,精准建立企业需求清单,摸清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真实渴求。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就业驿站等渠道,动态收集统计有就业能力和培训意愿的劳动者信息,形成翔实的劳动者培训需求清单,并重点关注春节返乡农民工、毕业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

  我市进一步梳理整合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建立院校资源清单。在“四张清单”的基础上,结合县域重点产业和上级培训计划,科学确定培训项目,并通过遴选、招投标等方式择优确定公办、民办培训机构,严格开班备案和过程监管,推行“培训+评价+就业”的闭环管理,对取得证书并结业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学员,由培训机构指导申领额外20%的奖补。

  专业培育:校企协同育才,锻造就业生力军

  今年5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学技能好就业,送技能进校园”活动,2025年首期电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开班,让学员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练就扎实本领,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作用,提升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竞争力。

  聚焦应届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产业特点,针对性开展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信息安全测试员、电工等政府补贴性职业工种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技师专业化、系统化授课,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学历+证书”就业模式,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前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参加统一考核,考核通过者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近年来,我市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作为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的关键路径,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着力构建深度产教融合的专业化培育体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聚力打造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和网点,持续开展技能竞赛和竞赛实训、职业技能实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激发高层次人才、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活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以更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夯实就业根基。

  品牌引领:深耕特色劳务,一县一品树标杆

  “我来帮宝宝制作辅食,您去休息吧。”近日,育婴员鲁赛红准时到达雇主家,娴熟地开始了工作。鲁赛红曾是一名全职宝妈,通过参加桃江县鸿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育婴师培训,获得了中级育婴师证书。“现在有了技能傍身,不用再为找工作发愁,还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鲁赛红说。据了解,桃江县发挥其独特的人文优势,从落实政策、打造品牌、优化服务、培训提升、就业致富五方面精准发力,全力培育打造“桃花江保姆”特色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共兴办家政类实体30多家,带动4万余人就业,劳务收入超20亿元,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培训、精细化服务、有序化输出的劳务品牌助就业新路子。

  为引领带动更多城乡劳动者就业,近年来,我市将劳务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技能培训影响力和就业质量的关键抓手,坚持“透过产业看从业、赋能从业促产业”理念,念好“育”“强”“扩”三字经,形成“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劳务品牌发展新格局,成为促就业、惠民生、助发展的“金名片”。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技能型、民生保障型、农业现代化型、生产生活服务型等5大类9个劳务品牌,涉及茶艺、家政、养殖、电容器、PCB 纺织等多种行业,其中国家知名劳务品牌1个、省级劳务品牌3个、市级劳务品牌6个。

  由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牵头,以龙头企业、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载体,通过整合就业和技能提升等专项资金,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支持劳务品牌发展。建立“品牌+培训”机制,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教学资源,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和龙头企业直接吸纳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带头人,并通过举办劳务品牌交流展示活动、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品牌故事、选树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全力提升劳务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胜利 徐志雄 邓文乐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