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护航 廉润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纵深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6-25 09:0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如今,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随处可见“清白传家”“莲香十里”等书画作品。这些艺术佳作,既为机关增添了文化气息,又悄然成为干部们每日的廉洁教育“第一课”。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锚定“学习进取、高效规范、清廉文明、创新活力、和谐平安”优秀集体创建目标,以制度固廉夯实根基、教育润廉塑造灵魂、文化养廉浸润心田、实践促廉彰显担当,全方位构建特色鲜明的清廉机关建设体系,打造让组织放心、代表信任、人民满意的清廉标杆,让清风正气成为人大工作的鲜明底色。

  植廉于心,清廉根基“实”起来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近日,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泽友强调。

  今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化巩固“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紧扣“三个提升行动”和“政治生态强基工程”的要求,通过领导干部领学、理论学习中心组研学、“一月一讲堂”讲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促学、党员自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机关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始终确保清廉机关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时,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将“清廉机关”建设纳入常委会年度“一要点七计划”,与机关党建、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制定“清廉机关”建设实施方案,细化重点任务清单,明晰计划表、路线图、责任书,形成机关党组统一领导、机关党委牵头主抓、派驻纪检组监督推动、责任科室具体落实、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育廉于新,清廉教育“活”起来

  “金无足赤,人须足廉。足是方向,廉是成色,需要永不止歇地践行。”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大厅电子屏循环播放的廉政宣传短视频《足廉》,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这部作品,从编剧、导演到演出,均由机关干部参与。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对廉洁的感悟愈发深刻,清廉文化也如春雨般悄然浸润着每个人的内心。市人大常委会以“三新”理念破题,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沉浸式廉洁教育场景,让廉洁教育以更直观、更生动、更深入人心的方式,融入机关干部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还创新打造了“廉心沙龙”活动,依托机关廉政文化室,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了20余场研讨,活动话题紧密围绕健康生活与廉洁态度,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和生活感悟,鼓励干部职工们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深入探讨向上向善的丰富内涵与重要意义。

  同时,连续7年精心编印《清风故事汇》,每周通过微信准时推送一则廉政小故事,附上精简的“清风寄语”加以点评,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真正实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于润物无声中筑牢廉洁防线。

  践廉于行,清廉成效“显”起来

  清廉建设成效,最终体现在为民履职的实践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三向发力”,将清廉基因融入人大履职全过程、各环节,形成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推进“小快灵”立法模式,制定《益阳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若干规定》《益阳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在立法过程中,严格规范立法程序,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立法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公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清廉建设筑牢根基。对安全生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家庭教育促进等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全程接受社会监督,秉持廉洁奉公原则,确保法律法规有效施行,推动社会治理在清廉轨道上运行。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还积极探索创新代表履职途径,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三进三做”活动。活动期间,代表们深入联络站倾听民声、走进网格体察民意、深入一线了解民情,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来,代表们提交的183件建议已全部办结,代表满意率高达96.1%;编发《民情民意专报》,让代表的声音直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民情通达专线”共接到代表来电355个,按期办结率达100%,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舒婷 李晓璇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