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十年来,我们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创文”的种子生根发芽、硕果满枝。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学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一路走来,创文之路满载荣光。日前,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益阳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喜讯传遍大街小巷,光荣属于益阳全市人民和所有为益阳创文奋斗过的人们。
优化顶层设计 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推进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十年来,我市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文明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要下足绣花功夫,常态化推进问题解决,不断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文明干净有序成为城市常态。”3月,市委书记陈竞在中心城区调研督导,实地查看城中村改造、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背街小巷治理,在一个又一个细之又细的具体问题中抓实创建工作。
为确保创文工作精准对接市之大计,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市长任指挥长的市创文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6个专项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组长均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一体推进。随着市委领导督导帮扶街道工作机制、市领导包保路段机制和“两代表一委员”一线工作机制落地,市领导奔走在大街小巷现场解决问题,“两代表一委员”下沉街道日常巡访,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与社区联点共建。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创、带头干,实现市民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根本转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共组织召开创文工作指挥部会议18次、专题研究会议38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各实地点位调研督导创文工作386次,印发系列方案39份。通过以上率下、多点开花,建设文明城市成为嘹亮的冲锋号。在市委、市政府引领带动下,桃江县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资格,安化县、沅江市、南县获评湖南省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全域推进。
倾力改善民生 市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十年来,我市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新益阳的重要推动力,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我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来保障民生,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活、交通、人居环境等急难愁盼问题,市民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8%以上。近年来,市本级投入城市卫生和秩序维护资金约2.7亿元,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三微工程”等城市建设项目投入超过20亿元,为创建工作提供真金白银支撑。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农贸市场干净整洁,市民推门见绿、移步见景……当文明成为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气质悄然变化,市民的幸福更有质感。近年来,我市实施“三微”项目405个,改造老旧小区169个、背街小巷270条、农贸市场29个,新增公共停车位4.1万个。全力推动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建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绿化活动场地60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2平方米。
“面子”持续刷新颜值,“里子”彰显文化底蕴。在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建有立波清溪书屋、莫言清溪书屋等21家书屋,是全国唯一的当代著名作家或出版社冠名的书屋集群,“到清溪去读书”成为高校学子热捧的研学活动。建成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收藏当代作家的签名版书籍7万余册。成功承办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等系列活动,王蒙、莫言等著名作家齐聚益阳,与读者共话文学,奉上一场文学盛宴。
全民共建共享 德善之光闪耀银城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全民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磁场”潜移默化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向上向善蔚然成风,我市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
趸船值守员段意花在资江救起50余人,拯救了50多个家庭;农家妇女张小毛用40年的真情付出,诠释孝老爱亲的真谛;鲐背之年的唐上君义务为学生补课20多年,“远山书楼”托起乡村孩子的读书梦……“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段意花、张小毛等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唐上君、文正辉、马昌杰、廖正安等获评“中国好人”,凡人善举彰显城市温度,引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目前,我市在湖南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67.2万人,组建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大妈宣教队等团队,“红马甲”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以“山乡尚礼”“城市文明你我同行”文明实践活动为引领,在中心城区常态化开展文明知识有奖问答、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活动,广大市民投身文明城市建设,用一言一行为城市增光添彩。在主流媒体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市民随手拍”等栏目,鼓励市民积极监督不文明行为,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主人翁。
坚持长效治理 携手守护美好家园
对益阳而言,“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激励我们以更高起点、更严要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美好城市。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益阳市文明城市全域创建实施方案》《“文明益阳行动有我”益阳市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实施文明素质提升、文明创建示范、文明风尚培育、文明实践引领、文明城市提质、文明法治保障等六大工程,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组织“八大文明行动”,推动文明延伸至出行、网络、家风等领域,涵养城市文明新气象。
为推动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1年5月,《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将《益阳市民文明公约》、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特色工作融入法规,转化为法言法语,我市的文明城市建设正式迈入法治化进程。市文明委编印《条例》单行本15万册,拍摄动画短视频20个,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宣传功能,推进《条例》宣传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对全市开展《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推动《条例》落地见效,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文明如水,润泽人心。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更高标准巩固建设成果,以更实举措提升城市品质,以更强机制凝聚建设合力,让千年古城因文明而焕发新颜,让益山益水因幸福而更具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