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路,没有止境;强国之梦,始于足下。
2023年6月30日,“学习强国”益阳学习平台上线了。两年来,“学习强国”益阳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牙牙学语到洪亮发声,从蹒跚学步到步履矫健;至目前,平台累计供稿13582条,签发稿件8077条,全国平台上稿212条,单篇最高阅读量超过207万人次。
这是平台上线两周年交上的答卷,从侧面证明:它已成为展示益阳形象、讲好益阳故事、传播益阳声音的重要窗口。
高举思想大旗策划主题报道
船的力量在风帆,人的力量在思想。
坚守初心、提升高度,是平台答卷得分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平台建立的初心,始终坚守的使命。两年来,平台紧跟时事热点,“新思想在益阳”栏目策划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10多个专题,让理论宣传浸润心灵。目前,平台有“今日推荐”“山乡有理”“山乡巨变”“专题荟萃”等7个一级栏目,其中“专题荟萃”下设4个子栏目。每个栏目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
讲好益阳故事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故事本身。平台第一时间传播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全市人民的生动实践,凸显理论学习定位。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策划专题报道,刊发《山乡有理|“第二个结合”系列谈》等专题,通过图文、音视频、新媒体产品等形式全面展示我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仅去年,该栏目推出理论文章、时评文章426篇。
平台还立足本地红色文化、非遗传承,深入挖掘其内涵,推出《你不知道的益阳》《洞庭草木纪》《品阅清溪》《传承益阳竹文化》《文明润益阳》等系列文化报道,在全国平台和湖南平台刊播。其中,《益阳弹词唱家风》系列视频在全国平台播出。
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平台影响
两年来,平台运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新闻客户端等多种媒体,宣传自身的功能和优势,注重线上线下齐推广,提高平台知晓率。
如何让益阳故事更“出圈”,平台有自己的做法。对在全国平台和湖南平台刊播的稿件,及时组织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县级融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各级联动增优势、聚合力,扩大平台影响力。两年来,所发稿件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稿件70多篇;《湖南南县:非遗“打铁花”美不胜收》点击量达207万人次,《慢品湖南益阳古城烟雨色》点击量186.1万人次,《湖南益阳姑娘陈岩在联合国推广安化黑茶让世界爱上中国茶》点击量75.7万人次。
写好“命题作文”后,平台深挖“活动”富矿。两年来,平台结合春节、两会、上线周年等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活动20多次。如每季度组织一次主题征文活动,深受全市干部群众、中小学生欢迎,投稿积极性高涨;两年来,被全国平台采用的征文就达60多篇,在全国平台主题征文大赛中,益阳有2篇获奖。2025年,《寻味安化》获全国主题征文二等奖,也是今年湖南唯一获奖的文章。
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多元活动,进一步提升平台的覆盖面和活跃度。平台拍摄拜年视频,在湖南学习平台推广;制作平台上线周年视频《“益”起,再出发》、撰写周年综合稿件《“益”起学习强国有我》,在全国平台上刊播。2024年10月至12月,平台组织学习达人挑战赛初赛、决赛,全市106支队伍参加初赛;益阳队在全省学习达人赛决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增强了平台传播力、扩大了平台影响力。
三支队伍发力运营规范高效梦想始于学习,事业成于实践。
好平台得有好故事。两年来,平台拓展供稿渠道、构建宣传矩阵,优化升级了原有65个供稿链,高效整合8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力量,新设立13个供稿链路节点。全市充实74名专(兼)职骨干力量到供稿队伍,构建了市级重点新闻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县市区两级重点单位协同、各有侧重的工作格局,内容生产得到全面保障。去年供稿6155篇,在全省市州排名第二。
好平台应有好编审。两年来,平台认真落实《湖南省“学习强国”市级学习平台、县级融媒号及“学习强国号”管理办法》,完善了系列制度。编辑人员照章行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实现“零事故”运营的目标。2024年签发稿件数和通过率分别较上年提高18.9%和21.62%。常德、娄底等地先后派人前来学习取经。
好平台要以学促进。两年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下载学习,平台读者数量呈稳健增长。利用活动促学,是平台的一大特色。两年来,平台策划推出促学活动10场。去年5月,推出《与学为伍不负韶华》促学视频;去年6月,平台组织了“‘益’起学习强国有我”线下体验活动,持续营造了学平台、用平台的浓厚氛围。各地各单位结合平台线下体验中心举办读书会、分享交流会、经典诵读等各类读书活动1000多场。
初心如磐担使命,踔厉奋发向未来。今后,平台将与广大读者一起在“学习”路上奔跑和成长,用更多优质宣传助力益阳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