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勠力磨剑,益阳终于捧回“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滚烫的金字招牌。这份荣誉,凝聚着广大市民的汗水与智慧、坚守与付出;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益阳创建奋斗过、奉献过的人们。日前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暨城市文明建设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掷地有声:创牌不易,守牌更难!全市上下正以翻篇归零的清醒、乘势而上的锐气、永不懈怠的担当,吹响了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的集结号、冲锋号。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顾创建之路,益阳历届市委以创则必成的信念、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十年磨剑、接续奋斗;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广大市民众志成城,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整治顽瘴痼疾、提升市民素质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条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一个个农贸市场整洁有序,一桩桩顽瘴痼疾攻城拔寨,一场场文明实践深入人心。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每一处短板的补齐,无不彰显益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和毅力。正是凭借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执着,益阳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真正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这块金字招牌并非一劳永逸的奖杯,需要时时擦亮。虽是荣誉,也是鞭策,更是责任。创牌成功只是起点,远非终点。城市文明建设,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倘若满足于“牌子到手、创建到头”而沾沾自喜,沉湎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故步自封,占道经营、乱停乱靠、乱挤乱冲、乱抛乱扔等不文明现象就可能死灰复燃,城市管理、环境治理、交通秩序、市民素质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就可能反弹回潮。城市在发展,市民对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节节攀升,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也在水涨船高,更何况全国文明城市实行每年测评、三年总评的动态管理,一旦不达标,已经到手的金字招牌将面临摘牌。创建成功不等于一劳永逸,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更需永不停歇、一往无前地奔跑。
资江水长流,文明无止境。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是对城市文明建设更高层次的追求。创建文明城市,侧重于阶段性的目标达成,通过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实现城市文明程度的快速提升;而建设城市文明,则强调将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内生动力和市民的自觉行动。
创牌之路何其艰辛,守牌之路充满挑战。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不是用来摆着欣赏的奖杯,而是必须扛在肩头的责任。让我们把“益阳文明”四个字,写在每一条干净的街道上,刻在每个温暖的笑容里,融进每一个清晨与日暮的坚守中!建设信仰坚定、宜居宜业、活力迸发、向善向上、融合发展、善治久安的文明之城,益阳有底气在行动,有信心已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