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跋涉,益阳终于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象征城市文明最高水准的金字招牌。内外兼修的城市品质、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全面开花的志愿服务、井然有序的城市秩序……从“面子”到“里子”的蜕变,从“创建”到“扎根”的升华,我市用十年光阴浇灌出文明之花。
这是一场永不停步的文明“长考”——自2015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全市上下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一步一个脚印,凝聚了“全民共建、携手攻坚”的创文精神。这个历程,是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持续锻造,更是对民生幸福感的深度滋养;这份光荣,是全市上下用汗水浇筑的文明丰碑,更是全面振兴征程中闪耀的精神坐标。
金字招牌并非一劳永逸的通行证,而是永续提升的承诺书。唯有以“归零”心态超越阶段性攻坚,以“常态化建设”思维代替突击达标,推动文明内涵从“对标合格”向“品质卓越”深度跃升,方能使荣誉历久弥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
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需在“深”字上谋突破。深植信仰之根,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益阳的“山乡有理”品牌同频共振,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深耕核心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实践与社会治理,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筑牢道德根基;深挖文化底蕴,擦亮“文学之乡”名片,激活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与精神品格。
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需在“实”字上下功夫。夯实民生之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以城市更新改造人居环境,以铁腕治污守护蓝天碧水,以优质公共服务托举“宜居宜业”梦想;激发创新活力,拓展“清溪一课”“书香益阳”等品牌内涵,探索文明建设新路径,同时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全域共建,发挥中心城区“主阵地”辐射作用,带动县域争先进位,深化文明细胞创建,激活社会每一个“神经末梢”。
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需在“融”字上做文章。强化城乡融合,以20个全国文明村镇为标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现代文明下乡,让田园牧歌与都市繁华交相辉映;深化结对帮扶,动员文明单位资源下沉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技术、资金的活水,共绘城乡文明“和美画卷”。
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更需在“久”字上见真章。文明建设绝非一劳永逸。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借力“城市大脑”赋能智慧治理,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让文明有序成为城市不变的底色。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荣誉绝非终点,而是文明建设新征程的起点。全市上下当以翻篇归零的清醒、乘势而上的锐气,将“珍惜荣誉”化为持续奋进的动力,将“重整行装”变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奋力将益阳打造成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时代文明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