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政协将文明创建与“1453”履职深度融合,以“绿色政协、人文政协、廉洁政协、和谐政协”为坐标,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服务发展、民主协商、民生改善一线,为现代化新益阳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党建铸魂:文明创建的“定盘星”
政协工作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建引领;文明创建的每一项成果,都根植于思想沃土。
以思想建设为根基。市政协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组织专题研讨32场,党员干部2800余人次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制定《文明行为规范18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实施方案》,主席会议成员带头领办创建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参与创文明的生动局面。
党建品牌为文明实践聚能。“党建引领委员行动”品牌如磁石般凝聚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主席会议成员牵头帮扶10个重点村,安化县新联村通过中药材种植、竹制品加工等产业,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在街道社区,33个市直委员工作室开展为民服务活动70余次,700余名委员化身文明使者,协调建设健身房、儿童书屋,解决马家巷路面坑洼等民生难题,让“党建红”点亮文明创建路。
清廉底色擦亮文明招牌。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10个一”行动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机关发文精简13%,基层调研减少20%,无纸化办公让文印费用下降60%,“清廉政协”的作风建设成果,成为文明创建最生动的注脚。
履职为民:文明实践的“主战场”
文明创建不是“独角戏”,而是融入履职全过程的“协奏曲”。市政协以“‘益’起来协商”品牌为纽带,让文明的温度体现在每一次协商、每一份提案、每一项监督中。
在经济发展赛道上,文明创建与“湘商回归”同频共振。建立近5000名知名乡友数据库,在珠海、深圳等6地设立域外委员工作室,118名域外委员成为家乡“代言人”。宁波市湖南商会会长丁稳霖投资1.5亿元建设湘菜加工厂,年产值达4.5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百企进益阳”活动签约项目总投资超57亿元。连续4年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委员与部门负责人电视议政“面对面”,推动解决企业“办事难”“用工愁”等问题,市委书记点赞“政协是实干的典范”。
在生态保护战场上,文明理念与民主监督相辅相成。创新“168工作机制”——1个领导小组统筹、6个监督小组入驻15个部门、8个指导小组包干县市区,织就全域联动监督网。通过“政协云+12345热线”收集环保线索,实行“清单+销号”管理,推动大通湖获评“全省美丽河湖”,33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年处理能力达50万吨,农业废弃物回收点遍布乡村,“益山益水”的生态画卷愈发壮丽。
在民生改善细节里,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主席会议成员蹲点调研摸清中心城区16.7万个停车位底数,推动出台“缓解停车难两年计划”,新增1万个泊位;优化公交线路、规范涉企执法……一件件“民生小事”通过协商变成“幸福实事”。赫山区西流湾社区居民曾因路面坑洼出行难,委员协调住建部门半月内完成200米路面硬化,群众感叹:“政协委员把文明办到了咱心坎上!”
文化聚力:文明内涵的“活水源”
走进市政协机关,智慧书吧里委员热议履职心得,书画室中墨香浸润初心,“七室四栏”的文化阵地传递着文明气息。这里的文明,既有制度的刚性,更有文化的柔性。
“书香政协”涵养文明气质。23个委员书屋、359个线上线下读书群及“银城新咏”等主题活动吸引委员线上研讨发言3.5万条。“政协大讲堂”“微党课比赛”让学习蔚然成风,两支队伍的“四种能力”在书香中持续提升。
“文明细胞”激活基层治理。205个委员工作室化身文明实践点,聘任联络员320名,开展“两代表一委员创文巡路”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360余个。与南站社区、鹅羊池社区结对共建,投入2.8万元建设图书室,赠送8000元书籍,“五个一”活动让文明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
文体活动凝聚团队精神。登山比赛、摄影展、每日工间操,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着政协人的蓬勃朝气。当委员们在“改善生态环境监督”现场晒黑了皮肤,在“湘商回归”推介会上磨破了嘴皮,文明已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血脉的担当。
“东风浩荡千帆竞,文明花开别样红。”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对市政协机关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益阳政协人将带着“全国文明单位”的荣光,以归零心态再出发,让文明之花在协商民主的土壤中持续绽放,为现代化新益阳建设贡献更多政协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