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旺

——我市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7-24 08:5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资阳区新桥河镇车前巷村工人正在把刚采摘的梨子分拣打包。陈徐文倩摄

  赫山兰溪,科技赋能让黄鳝畅销多地;广袤乡间,木槿花、丝瓜、梨子为传统产业求新求变增光添彩;雪峰山下,烧烤露营溯溪游走出农旅融合新路……

  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地理条件,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大胆探索、自主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多措并举发展多元富民产业,让土地生金,让“丰”景更美,让群众更富。预计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7.3%。

  科技支撑 绘就新“丰”景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力引擎。7月23日,赫山区兰溪镇金鸡山村湖南泽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技术人员正通过系统监测黄鳝种苗生长状况。“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支撑,通过与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产学研深度合作,有效提升了黄鳝人工孵化率。”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面对野生黄鳝种质资源减少的挑战,公司正联合科研机构攻关“超级母本培育”项目,从源头上保障苗种质量。目前,公司年孵化黄鳝苗种能力可达1200万尾,畅销湖北、常德、岳阳等地,鳝苗孵化已成为本地水产种业的一张新名片。

  在我市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带来的变化已十分普遍,离湖南泽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鳝苗孵化车间不远的新山乡巨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内,10台大型烘干机械整齐列阵,潮湿稻谷放入仓体内,经历24个小时,便可彻底烘干。合作社负责人吴伟辉感叹:“以前种田最担心的是天气不好,稻谷不能及时晒干,现在有了高科技,晒粮不靠天,农民要轻松很多。”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79.75%,其中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5.2%,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近年来,我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储运短板,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更多的机会。

  南县的顺祥食品有限公司拥有一个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制作生产车间,在这里,小龙虾经过清洗、油炸、卤制、上料之后,就会通过液氮的锁鲜技术,在3到8秒的时间内,锁住小龙虾98%的鲜度,借助冷链技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全国人民的餐桌上面。该公司的产品远销出口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南县稻虾产业综合价值突破500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3.5万余人。“稻虾”两个字,成为南县老百姓通往致富道路的金钥匙。

  因地制宜 产业孕新机

  近年来,我市紧盯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增收为目标,以带动农户增收为宗旨,通过抓点连线,辐射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7月20日,在资阳区新桥河镇车前巷村的1000余亩梨园里,硕大的黄花梨挂满了枝头。梨园负责人刘学明介绍,今年是他种植梨子的第32年,预计挂果15万公斤,每天可卖出2000公斤梨子。新桥河镇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种植各类水果。每到果实成熟季节,全镇果香四溢,葡萄、枇杷、桑葚、蓝莓、奇异果等水果应有尽有。

  除了种植水果,新桥河镇还开发丘岗坡地,围绕茶园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茶旅融合四大环节精准施策,把茶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来持续打造。目前,全镇有机茶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茶1702.3吨,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在赫山区西南部,泥江口镇凭借发达的竹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竹筷生产和出口基地,踏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泥江口镇山林资源丰富,竹林面积约占10万亩,自20世纪80年代起,竹筷产业在此萌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沉淀与发展,如今已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格局。目前,泥江口镇拥有93家竹企,产品涵盖一次性快消竹筷、工艺筷、竹吸管、竹签等,远销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总额超10亿元,真正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泥江口的竹筷”。

  赫山区坚持“一镇一品”的发展策略,引领着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产业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泥江口镇凭借丰富的竹林资源,成功将竹筷产业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的典范;衡龙桥镇建设薰衣草产业文化园,推进全链条产业链;泉交河镇依托胡林翼故居,打造文化综合体,提升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

  农旅融合 多元发展助增收

  近年来,我市各地依托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开发和完善旅游资源,推动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构建起“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漫步在桃江县松木塘镇南孚村,掩映在葱郁竹林间的农家乐错落有致,沙沙作响的树林间,三五成群的游客,有的在溪边悠然垂钓,有的在帐篷下品茗闲谈,还有的围坐在烧烤架旁享受着美食。“我们村坚持‘留住乡愁、做足特色’的发展理念,打造了集休闲垂钓、户外露营、自助烧烤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该村村干部指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介绍道。

  溯溪是集游玩和避暑于一体的户外游玩项目。除了桃江南孚村的溯溪大峡谷,安化也拥有着多处避暑胜地。近年来,该县举办“安化与你四季有约·夏天邀你来溯溪”活动,促进安化茶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大溶溪、马渡、九龙池和六步溪4条溯溪游线路人气爆棚。近3年,安化年均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79.91亿元。

  来到资阳区长春镇先锋桥村,曾经杂草丛生的闲散土地如今已被成片木槿花海覆盖。漫步在木槿花海中,蜿蜒的观光栈道串联起多个特色景观节点。产品体验区内,木槿花蛋挞、木槿花饼、凉拌木槿等“木槿花”IP美食以及木槿花护肤品琳琅满目。

  2022年,木槿花成为资阳区区花,是资阳区重点发展的六大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资阳区通过与中南林科大、湖南农大、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在木槿花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2024年,先锋桥村通过木槿产业实现收益35万元,幸福村实现收益11万元,两村惠及农户300余户。

  在业态创新方面,去年我市推出的8条“游购乡村”活动线路,串联起农业生产、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等多元业态。同时,“村BA”“村超”“村晚”等“村字号”IP涌现,带来巨大线上线下流量,丰富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7月18日,山乡新巨变·多彩新赫山2025年“云龙名邸”杯村BA争霸赛在沧水铺镇开幕。赛场内篮球对决扣人心弦,赛场外烟火气演绎着同样的精彩。小吃摊前排起长队,周边餐馆加开桌位,便利店的冰镇矿泉水一箱箱搬出来,“村BA”正成为带动当地“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董迪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