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在工会驿站-南站社区服务站短暂休息。周明瑶摄
7月24日上午,机扫车在赫山区海棠路上缓缓驶过,旋转的扫盘卷起路面的尘土与落叶,高压水枪喷出的水流冲刷着路面缝隙里的污渍,经过之处,原本被烈日炙烤得有些发烫的路面变得洁净清爽。
面对持续高温,我市城管部门以“机械换人”提升作业效能,每日投入120余台次洒水车、洗扫车开展高频次洒水降温与保洁,单日作业面积超200万平方米;针对高温天气下生活垃圾易腐变的特点,市城管执法局将清运频次由每日2次提升至3至4次,加密商业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清运,日均处理生活垃圾900余吨,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对城区133座公厕实施“一厕一策”,每日保洁频次增至5至6次,确保公厕环境洁净无异味。
在保障城市清洁的同时保障户外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遍布城区的各处驿站化身“清凉补给点”,可全天候提供饮水、降温服务。在工会驿站-南站社区服务站,环卫工人邓翠英正借着风扇纳凉休息,驿站内空调、冰箱、防暑医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冰水随时能喝,累了能歇脚,心里特别踏实。”社区工作人员卜亚琼介绍:“驿站使用率很高,负责这片的环卫工人每天都会来休息,我们也常来帮忙打理,大家一起为他们做好保障。”
为守护城市绿意,城管部门还启动抗旱保苗应急方案,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专人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公园绿地开展每日巡查,全面掌握旱情动态。依据植物特性“对症下药”,通过滴灌袋保湿、遮阳网防晒、智能喷滴灌等技术,为行道树及不耐旱苗木“解渴防晒”。为平衡浇灌效果与交通秩序,作业队伍分清晨、傍晚、午夜三个时段错峰行动,日均出动浇灌车辆60台次,在满足植物需水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全力降低高温干旱对城市绿化的损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周明瑶 柳益龙 程思嘉责任编辑:曹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