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联动成就湘北第一大市场
从东南亚国家到国内9省,秀峰水果批发市场与1万多户果农产销联动,年销售水果量达2.8万吨,形成了一条种植、销售、就业长效产业链“今天称200斤吧,吃完再来。”7月20日一大早,市民张先生来到位于资阳区的秀峰水果批发市场吴建军的西瓜档口,专门买这里的宁夏“沙漠瓜”。暑假期间,张先生家里非常热闹,小孩老人7口之家集中居家,每天吃一两个西瓜是消暑必备。从宁夏运到益阳的“沙漠瓜”,汁多瓤甜,有天然香味,是他全家的最爱。“沙漠瓜”年年俏销,成了秀峰水果批发市场夏季的主打产品,100多个经销户店里门前摆满后,市场管理方又帮店主们在行人道搭起20多个遮阳棚,方便消费者前来挑选。
“从凌晨四五点开始摆摊,到上午八点多就卖完了上万公斤。”吴建军介绍,他在秀峰水果批发市场做生意20多年,有一个合伙人常年在全国各地跑果园,心里早就有了一本“生意经”。合伙人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到了宁夏,承包采摘了几个“沙漠瓜”基地,20个小时就能从地里运到水果市场,分销商再从这里成吨成吨地往外批发,市民很快就吃到了带着西北风味的“沙漠瓜”了。
秀峰水果批发市场党支部书记王芳告诉记者,近些年,该市场指导门店经营户在国内国外建立产销合作网,长期委派300多名采购员从南到北追着水果香味跑,先后与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山西、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9省1万多户果农签下产销合作协议,减少中间环节,稳固了从果园到市场的供应链,促成了年批发量的逐年提升。去年,秀峰批发市场水果销往沅江、南县、大通湖区、桃江、汉寿、安化、赫山、资阳等八县市区的年销售量达2.8万多吨,形成了由产到销,从运输到包装、冷链的链条,从业者达1.2万余人,是湘北地区最大的水果批发集散地。
一家小小的街道下属企业,为何悄悄成长为一棵“大树”?纵观其变,离不开坚持和诚信法宝。秀峰水果批发市场成立于1992年,是赫山区金银山街道办事处下属的一家由集体企业改制的股份制私营企业。该市场三次搬迁,最终落定在资阳区五里堆社区。股东们征地40亩,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起了兼具批发零售、冷库储藏、居住办公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可是,3年疫情使该市场遭受重创。堆积如山的水果无人问津,一天天腐烂变质,100多户经销商投入1000多万元的货款打了水漂,有的商户急得抱头痛哭。市场党支部此时挺身而出,号召38名共产党员坚守下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挽救市场。大家出谋献策,相继组织经销商(股东)召开10多次会商会,董事会出面以抵押货款的形式向银行申请贷款,给所有的商户发放基本工资,并对每个商户给予2至3万元的经济补偿,并对所租门面、场地全部减免两年的租金并提供无偿服务。经销商们有了信心,纷纷返回抱团发力。
直插果园,与果农诚信合作是他们形成的共识。每年的四、五、八、九、十月份是各种水果的成熟期,该市场的采购团队分赴1万多户果农家中,进果园实地勘察,与果农面对面交流,就出园时间、水果品质、出售价格、保鲜措施、装运条件等向采购方交底,市场方就市场的需求,营运模式及销售渠道等向果农承诺,让果农吃下定心丸,果农的辛勤劳作与市场广阔需求紧密连接,利益联动,让各方共同受益。
为确保时令水果能够新鲜及时地抵达市场,产销双方共同构建了一套高效供应链体系,建立产地预冷、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的一体化服务。这些年,市场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配置了230辆专业冷链运输车,建立起1.8万吨的储藏冷库,从果园到市场,整个流程环环扣紧,保证了一年四季能让消费者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绿色新鲜水果。
产销联动让国外精品水果、外地新鲜水果进得来,丰富了我市及周边的市民的“果篮子”,也让我市果农的产品能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批发出去,加上丰收后的畅销渠道,果农年年受益。山西运城临猗县庙上乡的苹果和大枣,与市场合作12年,全乡1.8万人口的水果收入,由12年前的人均640元增加到现在的人均2400元,增加近3倍。资阳、沅江、南县等地乡镇的葡萄、梨子等当季水果,通过该市场渠道源源不断向外配送,“果贱伤农”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