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部”“作战部”“协调部”,近年来,市发展改革委以持续深化“三个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机制创新、攻坚克难、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各项发展与改革目标任务开花结果,确保全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焦机制创新,在提升落实效率上求突破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全市发改系统紧扣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强化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力促服务决策水平有新提高。健全“闭环管理”机制。市发展改革委推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制落实”模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构建“目标-责任-时限-督导-销号”全流程闭环链条,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细化、落地。
优化“协同联动”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坚持强化“大发改”思维,牵头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推动“强中心城区”“东接东融”等重大战略落地。同时,坚持主动“吹哨”,部门“会诊”,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我市在库企业由2022年末的117家增至347家,202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0%。今年上半年,我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全省排名第3位。
深化“一线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我市相继成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投资工作和经济运行监测专班,建立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点对点”联络制度,市发展改革委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精准掌握实情,协调解决问题。自2022年3月以来,我市连续33个月投资增速保持全省前5,今年上半年GDP增长6.1%,全省排名第7位,投资增长8.2%,全省排名第4位。
聚焦攻坚克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显担当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硬任务。市发展改革委聚焦项目建设,狠抓有效投资,力促稳定经济增长有新作为。
在项目攻坚中检验执行力。市发展改革委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提升执行力的“主考场”,健全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坚持“一线推进”,实行问题清单、交办制、督查制、销号制“一单三制”,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投资计划,我市连续四年获评省重点项目建设优秀市州。在政策落地中强化执行力。2023年以来,国家加力提效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市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精准掌握政策细分方向,第一时间精准对接国省发改部门,促成金塘冲水库项目在没有进入“国家150重大水利项目清单”的情况下,争取增发国债18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0亿元,为全省同类项目争资额度最高的单体项目。此外,发挥立项争资专班和驻京小班作用,积极向国家、省里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2023年全市获增发国债资金44.2亿元;2024年到位“三类”中央资金66.3亿元;今年以来,争取“两重”资金21.1亿元。在优化环境中提升执行力。优良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市发展改革委推动投资项目审批“精简审批”“容缺受理”模式扩面提质,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缩短至4天,特别是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做到了当天申报、当天办结。2024年全市园区营商环境考评得分市州排名从上年全省12位跃升至第3位,省评“招标投标”工作2022年、2023年连续2年获优秀等次。
聚焦能力提升,在锻造发改队伍上下功夫
执行力作为新时代下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试金石”。市发展改革委以“以学为先、以干为要、以纪明德”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强化学习赋能。市发展改革委坚持分层级、分类别、分领域开展政治教育和业务训练。围绕新质生产力、宏观经济、投融资改革等前沿领域,常态化开展“发改讲堂”,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战略眼光。
突出实干导向。市发展改革委以深化“执行力提升”行动为抓手,将执行力表现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安排年轻干部参与到项目建设、园区发展等重点工作中,选派优秀干部到上级发改部门跟班学习,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优先提拔重用。
筑牢廉洁底线。市发展改革委结合“以案说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