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双轮驱动 书写新时代城市治理答卷

——市城管指挥中心“强执行、抓落实”工作纪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2 09:1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遥控无人机,观察资江有无市民私自下水游泳的情况。李娜摄

  7月25日,市城管指挥中心凭借“科技+人文”双轮驱动的城市治理模式,工作卓有成效,获评全市“强执行、抓落实”先锋奖。这个日均派遣调度363件城市问题的“智慧中枢”,以党员团队为核心,用绣花功夫破难题,用数字引擎激活力,书写新时代城市治理答卷。

  科技赋能 数字引擎激活治理效能

  走进指挥中心大厅,19块高清屏组成的智慧墙如同城市的实时心电图,精准捕捉着每一处细微变化:3万余路摄像头织就“天罗地网”,无人机编队在楼宇间穿梭巡检,AI系统每分钟完成2000余次路况分析。“从井盖异响到树木倒伏,城市的‘呼吸’都在掌握中。”指挥中心主任熊霞轻点屏幕,一处破损路灯的维修工单随即生成,10分钟后维修队抵达现场。

  作为城市管理“中枢神经”,指挥中心365天24小时运行,横向联动48个单位,纵向直达98个社区。2024年2月雨雪冰冻天气下,值班人员凌晨两点调度14支应急小分队600余人上路清雪除冰,保障主次干道路畅人安;文化路渗水、康富路污水外溢等疑难问题,也通过一次次现场协调高效推进解决。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指挥中心深化标准流程再造,整合油烟监测、渣土运输等16个专业子系统,形成“10+N”全要素地图,推动问题“发现-处置-反馈”全程数字化追踪。同时,组织信息采集员和城管队员走街入巷,为井盖、路灯等市政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创新构建高位协调、多元发现、快速处置、常态点评、综合考核、平急转换“六大机制”,组建AI智能采集队伍、无人机中队,实现中心城区智慧化采集覆盖率100%。

  民生温度 共治共享绘就治理新景

  科技之外,更见人文温度。2024年10月,一名老年游客在会龙山迷路失联,指挥中心调度无人机紧急起飞,指尖迅速划定巡飞航线。热成像画面传回,智慧广播响起,安保人员依据AR导航12分钟找到迷路老人。老人子女在平台留言:“你们的无人机不仅有科技精度,更有民生温度。”

  指挥中心牵头餐饮油烟治理,制定道路扬尘、渣土运输、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措施;专题治理窨井盖问题,建立“一井一档”;通过数据监测提前预警城区道路塌陷风险;开发“益阳城管”微信小程序,进社区、进单位宣传推广,城市治理市民积极参与。

  创新推出“举手之劳”积分制(清理小广告积1分、规范停车积2分,216分可兑换盆栽),激发市民参与热情。8.3万名市民累计提交有效线索1.6万条,营造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针对城市“牛皮癣”顽疾,信息采集员走街串巷,30秒清除一张非法小广告、1分钟复原被移位的井盖,让城市“微整形”成为可能。目前全市32个社区工作室已成为民意“直通车”,2024年通过“城管+社区”模式解决停车难、噪声扰民等问题4300余件,推动治理从“政府干、群众看”变为“一起想、一起干”。

  成效彰显 少花钱多办事的民生答卷

  相对省内其他市州,市城管指挥中心年运行经费保障水平较低,但他们秉持少花钱、多办事的理念,通过“人工+智能”双轮驱动实现提质增效。2023年以来,平台累计收集受理各类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35.22万件,平均每5分10秒完成一件调度处置,群众满意率稳定保持在95%。

  从智慧中枢到民生温度,市城管指挥中心用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力量,念好城市治理“智慧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娜 周桃淑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