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守护绿水青山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一线见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7 09:52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市县两级林业专家一起对马尾松毛虫治理开展“回头看”。卢静摄

  “嗡嗡”作响的无人机掠过万亩竹林,背着防治设备的护林员穿梭在山间……今年来,我市以“林长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今年1至8月,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16.47万亩,均为轻度发生。其中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5.39万亩;黄脊竹蝗发生面积为9.71万亩左右,截至目前,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6.16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8%以上。8月3日,记者深入防治一线,见证基层一线如何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竹蝗发生面积大幅下降 防治率达93.76%

  “老姚,往顶上喷!那边昨天发现虫情!”8月3日,安化县长塘镇罗溪村的竹林中,村级林长吴安民朝山坡上的护林员喊道。林间白雾升腾,轰鸣声渐歇。护林员姚清明和两名村民从雾中走出,背着25公斤的消杀设备,手持柴刀开路,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密林中。

  “光是走遍全村竹林就要3天。”吴安民说。他们不仅要完成消杀,还需用手机记录工作进展,实时上传至镇里的工作群。

  这是安化县竹蝗防治的日常一幕。当前正值竹蝗迁飞期,当地采取“人防+空防”结合的方式,包括无人机飞防、竹腔注射,以及药剂混合尿液、猪血的土法诱杀。

  “安化县依托林长制工作体系,建立了县级林长联镇、乡镇林长联村、村干部包片、村‘两委’网格包干的层级管理机制,并与相邻县、周边乡镇开展联防联治。”安化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姚赛介绍。

  在群众积极参与下,安化县严格执行防治工作方案,组建了由“镇干部+村干部+护林员+林农”构成的2500余人的竹蝗防治队伍,全面开展集中出土点排查和施药除治工作,为全县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化、桃江等县市区是我市重要的竹蝗防治区域。今年来,我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全市组建30支共600余人的专业防治队伍,投入专用粉剂10吨,通过竹腔注射结合喷雾、喷粉法和无人机防治的办法,有力遏制了跳蝻扩散危害。

  除安化外,市林业局森防站联合赫山区、桃江县森防部门,在竹蝗重点乡镇、村开展防灾减灾行动,组织桃江县、赫山区在灰山港镇与泥江口镇交界地带开展联防联治行动,运用“飞防+人防”方式完成防治作业5000亩,实现区域防治资源共享、协同发力。

  因去年全市竹蝗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今年竹蝗发生面积大幅下降。1至8月,竹蝗发生面积为9.71万亩,同比减少63%;已防治9.41万亩,防治率达93.76%。

  马尾松受灾林实现科学防控 成灾率控制在4.85‰以下

  今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显示,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达5.39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化县。

  安化县有纯马尾松林41万多亩,而松毛虫危害区域主要集中在烟溪、古楼、奎溪、南金、乐安等8个乡镇。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松林健康和生态安全。多年来,安化县已将防治松毛虫列为全县林业工作的重点任务。

  在奎溪镇,市县两级林业专家一起对马尾松毛虫治理进行“回头看”。在奎溪镇第一代马尾松监测点,林业专家们开启了巡山。

  马尾松毛虫分越冬代和第一代两批次,以幼虫形态生长在松针里,越冬代在3月开展虫情调查,随着气温升高虫卵逐渐孵化幼虫,4月中旬开展防治,5月下旬结茧,成虫产卵。第一代7月虫卵逐渐孵化幼虫,8月中下旬开展防治,9月中下旬结茧,成虫产卵。

  “我们在3月和7月开始虫情调查,4月和8月中下旬根据调查结果分类施策。”姚赛说,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防治主体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方案制定并同步对全县重点区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现场,专家随手折下一根松枝,指着枝梢说:“短短两个月,恢复得非常好。”只见松枝顶端新生的松针郁郁葱葱,嫩绿透亮,部分枝条已结出青翠的松果。

  然而,在松枝中段,却明显可见一段约2厘米长的“秃节”,松针短而稀疏,与顶端茂密的针叶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典型的经历过马尾松毛虫危害后的复壮现象。”专家说,5月底前,这片松林曾被虫群暴食,针叶全部啃光,远看像被火烧过一样。”

  马尾松林因其速生性及造林成本低等特征,被广泛用于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曾是安化县重要的造林树种,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针对马尾松毛虫高发态势,安化县构建“县局统筹+乡镇主导+专业防治”的三级联动机制,在3月开始虫情调查,4月中旬根据调查结果分类施策,县林业局负责虫情监测预警、技术方案制定与指导及效果评估。乡镇根据辖区虫情实际,选择防治方式并开展实施。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队伍,实行“包技术、包药剂、包效果”的全程托管服务。

  如今,安化县已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松毛虫监测防控体系,乡镇实现了“一村一监测点一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全县535座林业瞭望塔实时监控虫情动态,成功实现了马尾松毛虫灾害的有效控制。

  上半年,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态势趋于平稳,没有造成大面积成灾现象,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5‰以下。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监测防控体系,实施精准分类施策,显著降低了发生面积和成灾率。

  “三强化”工作法成效显著 上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

  近年来,我市创新推行“林长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合力、强化区域协同、强化宣传培训,以“三强化”实现了森林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马路镇作为典型示范,通过系统化防治与科学化利用,为“生态立镇”作出了生动注解。

  马路镇森林资源优质,坐拥六步溪自然保护区、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雪峰湖地质公园等多个生态旅游名片,林药、林茶等特色产业发达,目前全镇规模茶企有9家,去年林业综合产值超5000万元。

  马路镇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全面纳入“林长制+”管理体系,构建起“镇-村-组”三级管护网络。全镇配备镇级林长11名、村级林长44名、护林员44名,实现管护责任全覆盖。今年累计完成飞机喷药防治4000亩,清理疫木80立方米。

  “森林病虫害防治成效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发展。”镇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负责人刘戈笔说,松林健康了,林下药材品质更有保障。该镇还开发森林研学、生态旅游等新业态。

  马路镇的实践,是我市“生态立市”战略的生动诠释。每年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已成为林业部门特别是山区林业大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市林业局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以林长办名义出台相关制度,明确任务清单与责任分工,通过细化分解防治任务,推动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抓、乡镇落实”的三级联动防治格局。

  “今年上半年,全市松材线虫病疫情范围持续收缩,桃江、安化两个疫区的发生面积下降到1.994万亩。”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落实《湖南省林业局关于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决胜战”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建立督查机制,疫点拔除工作有序推进,桃江县有4个乡镇实现两年无疫情,年初已拔除疫点。

  为筑牢防治根基,实现年度任务清零,今年全市林业紧抓时间节点,依托各监管平台,成立专业队伍,清理病死树3.5万株,完成率100%;其中,无害化处理疫木7121吨,桃江县完成12个小班共计1350亩的松林改培工程,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基础防线。

  一系列科学防治成效直接转化为生态红利。今年上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2.6亿元,同比增长5%,我市正走出一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 李小舟 夏琼波 胡勇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