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策彰显民生情怀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8-12 08:4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连日来,我市持续晴热高温,户外犹如巨大的“蒸笼”。然而,城市的运转并未停歇,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外卖小哥等一线劳动者依然坚守岗位。他们的辛勤付出,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高温天气下,如何保障一线劳动者的健康安全与合法权益,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的责任。

  保障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持续高温环境易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为他们送清凉,就是守护最朴素的生命安全。同时,一线劳动者是城市运转的“齿轮”,环卫工维系着街巷整洁,建筑工搭建起城市骨架,快递员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他们的付出值得被温柔以待。如果更深远地看,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具象体,让每一份劳动都获得尊重与保障,才能凝聚起共建城市的磅礴力量。

  这份保障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坚实的法律政策作为支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这些条文如同夏日里的“降温令”,为劳动者的权益筑起了法律屏障。

  值得肯定的是,我市多部门共撑“清凉伞”,实用管用“凉策”彰显民生情怀。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送清凉”活动,为一线劳动者送去防暑降温用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调整了环卫工人的作业时间,推行“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模式,减少高温时段的人工劳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则要求建筑工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并为工人提供充足的防暑药品和清凉饮品。这些举措让劳动者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提升了劳动者的幸福感,也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然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还需进一步细化措施。例如,相关部门可以联合企业设立更多的“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可以增加洒水车、雾炮车的作业频次,降低路面温度。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督检查,确保防暑降温措施落实到位。

  当“爱心冰柜”的门被一次次拉开,当工人宿舍的空调送出丝丝凉意,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正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民生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曹灿辉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