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前达标 托养服务稳步推进
“刚来时哭得整层楼都听得见,现在能安静上课,还能说短句了。”8月13日,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康复老师欣慰地谈起小熊(化名)的变化。3岁多的小熊初诊时语言发育明显落后,经评估发现存在发育迟滞、疑似孤独症谱系障碍。经过个训、感统、认知等3个阶段课程的个性化、分阶段康复干预,他的专注力、平衡协调能力、语言认知能力显著提升,为未来融入校园打下了基础。小熊的蜕变,是我市精准服务残疾人群体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市残疾人联合会全力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及残疾人托养服务等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面,服务流程全面优化提速。依托“湖南省残疾人互联网+康复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开通“扫码申请”便捷服务,联合卫健部门建立新生儿残疾筛查“绿色通道”,确保“发现即介入”,救助审批周期严格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资金保障坚实有力,统筹各级资金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每月不低于1600元,对低保等困难家庭额外提供每月400元生活补助。服务模式持续升级,全市17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着力构建“机构+家庭+社区”立体康复网络,并在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评估、个性方案、全程跟踪”的核心要求,为每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制定专属的“一人一策”康复训练计划、方案,同步开展家长康复知识培训及家庭康复训练专业指导、专业心理服务,努力实现“康复一个孩子、帮扶一个家庭”的目标。
托养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市残联坚持日常调度、定期督查、严格管理,按季度评审和拨付资金,加强综合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针对托养服务不同类别特点,创新实施分类管理:根据集中托养服务进度以“人天”计算特点,紧盯日出勤打卡率和打卡数;根据居家托养服务进度以“人次”计算特点,着重强化前期准备,早启动早落实早完成。建立“智慧残联”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全市托养机构服务对象打卡出勤情况,通过“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抽查监管服务质效,召开问题反馈交办会或现场反馈问题,并将整改情况纳入后续检查跟踪督导,确保项目服务质量有保障,残疾人幸福指数有提升。
一项项精准务实的举措,一次次温暖有力的帮扶,正转化为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截至7月底,我市康复救助残疾儿童602人,年度任务完成率101%;残疾人托养服务956人,进度9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