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就业“蓄水池”持续扩容增效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指标均超时序进度;新增职业技能等级取证5400人,净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437人,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8月14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上半年,我市多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时序进度,稳中有进。
就业连着经济大局和万家灯火,为推动就业“蓄水池”持续扩容增效,我市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价,围绕市场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密集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见习单位认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质初创企业评选等利好政策。加大补贴性支出力度,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152人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开展“益起来创业”系列创业服务活动,成立8家创业名师指导工作室,为创业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大学生“创客”,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工作,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真金白银帮扶,择优扶持了60家优质初创企业。
坚持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产业。立足我市“334”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盯用工招工、技能人才培训、产业升级等刚需,重点培育“资阳印制电路板工匠”“电容湘军”等“益”字号劳务品牌,全市已认定省、市级劳务品牌9个,从业人员近30万人,创造经济效益400亿元。依托全市24个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区域性行业性交流、带徒传技等活动。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新增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推广“订单班”“冠名班”招生,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让课堂贴近生产一线,实现技能人才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精准帮扶重点群体,为更多人群创造就业机会。市人社局共收集本地高校2025届毕业生信息8308条,精心打造“益美城市展区”,举办“益才留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智汇潇湘”湖南大学专场招聘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人才与岗位的供需匹配精准度。深入开展“湘融湘爱·三湘邮情”活动,惠及农民工0.8万人,带动就业近200人。动态监测333家乡村就业车间,吸纳3908名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向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脱贫人口等提供“311”就业服务,实现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全覆盖。
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的关键。全市1434个村(社区)完成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建设,建成“人社驿站”、零工市场等载体20家,持续拓宽“15分钟就业服务圈”半径。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共服务重点企业230家,上半年帮助企业解决用工4826人。深化市本级“益阳智聘”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春风行动”“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月”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240场,发布岗位16.6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01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