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省委“七个一”政策机遇,打出支持大学生创业“组合拳”;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专属信贷、最高3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提供优惠场地与保障性租赁住房,降低创业“硬成本”;市、县两级“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零打扰”监管、“零跑腿”审批,创业导师队伍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我市汇聚多方资源,线上线下搭舞台,积极培育和孵化创业项目,引导年轻人敢闯、会创,唱好创新创业“大戏”。
高位推动,绘就帮扶“新篇章”
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石和源动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政策供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引好路、搭好台、服好务,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奋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高地。
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128号提案《切实加强待业期大学生帮扶工作的建议》精准号脉,建议以“八个有”为框架,从联合工作机制建立、精准摸底、心理与组织支持、信息匹配到技能赋能、教材支撑,构建一幅“有人管、有底数、有人教、有组织、有信息、有培训、有技能、有教材”的系统性帮扶蓝图。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提案办理作为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的突破口,一场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帮扶行动全面铺开。
担当主责,构建帮扶“强引擎”
作为主要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扛起责任大旗。全市人社部门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为毕业生提供“零成本”提升通道。从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工、汽车维修专业,到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保健按摩、中药调剂专业,实用技能成为在益大学生叩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同时,线上线下融合的“春风行动”等专项招聘活动,将数以万计的岗位精准推送,“岗位进校”架起学子与企业间的桥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搭建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招聘服务的全天候运行与常态化开展,从人工智能到工商管理,岗位信息持续更新。
教育赋能,打通产教“融合链”
市教育局深度激活高校资源,推动益阳开放大学等院校大力拓展社会培训。围绕全市“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等6个产教联合体应运而生,让课堂所学无缝对接产业所需。“一体一案”建设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大学生创业“个十百千万”工程(一个专班、十名导师、百名典型、千人信息库、万人宣讲)形成强大推力,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高校设立校内基金、全免房租、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为学子创业梦想插上有力翅膀。
青春聚力,打造创业“孵化港”
团市委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引领,将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置于重要位置。湖南首家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湘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益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青年梦想启航的港湾,250余家企业、1800余名青创客在这里成长,大学生群体更享免费入驻红利。市、县全部建成青企协、青创协组织,70名市级导师与50名县级导师组成的“智囊团”提供全方位护航。“扬帆计划”“春风行动”“金桥行动”累计提供岗位近1.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761人,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