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散碎片”到“幸福拼图”

中心城区小微空间整治绘就“人民城市”新图景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9-20 09:3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秋日的益阳,穿城而过的资江碧波荡漾,沿岸绿道上,晨跑的老人、遛娃的家长、拍照的青年络绎不绝;曾经违建较多的资阳区南岳宫地块,如今变身“信义文化公园”,青石板路串起老益阳的故事,孩子们在“口袋公园”里追逐,老人们坐在适老座椅上唠着家常……这座湘北小城,正以“小微空间”为笔,在城市肌理中绘制着“人民城市”的温暖画卷。

  四项原则立骨:小空间里藏着大格局

  “城市治理不是‘涂脂抹粉’,要治到群众心坎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话,道破了小微空间整治的核心逻辑。面对老城区绿量不足、城乡接合部品质不高、“停车难”、“休闲难”等民生痛点,益阳以“四项原则”为纲,将小微空间整治纳入城市更新全局——

  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一把手工程”,多部门联动破解审批、土地、资金难题;坚持“民生优先+问题导向”,118个整治项目清单直击“停车难、走路难”等五大痛点;坚持“生态优先+文化赋能”,在“见缝插绿”的同时植入气象科普、中医药、廉洁文化等元素,让“千园一面”变“一园一故事”;坚持“多元共治+长效管养”,构建“政府兜底+市场运作+市民参与”体系,用“市民园长”“扫码监督”杜绝“重建轻管”。

  如今,益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人均公园绿地13.85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全面实现,曾经“秃斑”遍布的老城区,正被星罗棋布的“幸福园”点亮。

  疏堵解痛破题:民生痛点变成幸福支点

  “以前买菜要绕半条街找车位,现在家门口就有14个停车位。”南岳宫社区居民王阿姨的感慨,折射出益阳“停车+出行”网的织密——

  针对“停车难”,益阳利用边角地、地下空间新建14个停车场,新增泊位10544个;开发“益阳智慧出行”App,6300个泊位实现“查询-缴费-共享”一键搞定;更以立法形式出台《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让停车管理有章可循。

  针对“走路难”,43条主次干道盲道升级1130平方米,71.87公里绿道串联资江两岸、益阳大道,“步行+骑行”网络让出行更从容。数据最有说服力:重点区域停车效率提升40%,交通拥堵率下降30%,“出门不堵、走路不颠”成了居民新日常。

  增绿提质添韵:方寸之间激活城市美学

  走进益阳青龙洲湿地公园,香樟、银杏错落成景,亲水平台上游人如织;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滩。“现在下楼就是公园,连管网都跟着‘升级’了!”住在附近的张奶奶说。

  益阳的小微空间整治,绝非简单的“种绿补绿”:一方面,通过“机械清扫+人工捡拾”清理卫生死角,将“无头管理”小区纳入环卫市场化;另一方面,结合城市更新打造“大公园+小游园”体系——70余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秀峰、梓山湖、滨江南北等大型公园提质升级,全市86个公园绿地,总面积836.91公顷。更关键的是,50余处下水管网改造根治了老城区内涝,让“推窗见绿”与“脚下无忧”同频共振。

  全龄友好铸魂:小空间里装着大幸福

  “爷爷,这个秋千我要再荡一次!”在紫竹路游园,6岁的小孙女拽着82岁爷爷的衣角。这个刚改造完成的“口袋公园”,不仅有彩色儿童区,还配备了适老座椅、健身器材,成了“祖孙乐园”。

  益阳的小微空间,是“全龄友好”的试验场:20台乒乓球台、42套健身器材入驻老旧小区,体育公园沿高铁沿线铺展;16个社区装上新式垃圾分类设施,70盏新路灯照亮夜路,113座破损井盖“换新颜”;“仁义礼智信”文苑游园里,学生们诵读经典;家长等候区里,接孩子的家长喝着热水等放学……200余套适老适儿设施投用,“国球进公园”活动让日均游园人次暴增3倍,小微空间真正成了“有温度的客厅”。

  多元共治聚力:从“政府干”到“大家管”

  “以前觉得公园是政府的事,现在我当上‘市民园长’,每天都要来转两圈。”赫山区秀峰公园的“市民园长”李建国说。

  益阳的创新,在于打破“政府单干”模式:社区志愿者组建互助队,“城管进社区”公示牌拉近干群距离;13处集中经营疏导点、75处早夜市、1处夜间跳蚤市场,让2600余名流动摊贩有了“家”;49名“市民园长”巡查、志愿者参与管理、市场化企业“季度评分”,《口袋公园管理养护指导意见》让管养责任清晰可溯。智慧城管平台覆盖中心城区,“扫码监督”让问题办结率100%;10万余人次参与“我身边的口袋公园”活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文化赋能生韵:小游园里藏着城市记忆

  在南岳宫游园,老益阳的非遗故事刻在景墙上;气象科普公园里,旧观测仪器成了“活教材”;百草园里,中医药文化通过雕塑“活”起来……益阳的小微空间,是“会说话的文化载体”。

  从邀请艺术家命名“信义文化公园”“纺织文化公园”,到活用旧设施打造特色主题园,30多万平方米绿地变身“街头课堂”。居民陈先生说:“以前带孩子逛公园只知道玩,现在能讲出‘益阳纺织业的历史’‘中医药的讲究’,这才是咱们的‘文化根’。”

  从“零散碎片”到“功能复合”,从“单一整治”到“长效提质”,益阳的小微空间整治,不仅改出了城市新貌,更答好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考题。正如一位老市民所说:“现在的小公园,不仅是歇脚的地方,更是咱益阳的‘精神地标’。”在这片湘北热土上,“人民城市”的故事,正随着小微空间的升级,持续书写更温暖的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娜 刘青 李琳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