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渣土扬尘 守护蓝天白云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9-27 10:5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城管执法人员监督施工场内湿化降尘作业。周琳摄

  近日,针对12345热线平台上市民关注度较高的渣土运输带来的扬尘污染、道路遗撒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城管执法支队直属二大队,深入了解我市在渣土扬尘治理方面的措施、成效及挑战。

  立体化治理,筑牢“源头防尘墙”

  我市对渣土运输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运输企业须具备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有规范的停车场。车辆须具备全密闭运输装置、安装渣土智慧终端设备,车身喷印企业标识等。驾驶员需持有B2驾驶证及从业资格证,无重大交通违法记录。企业需向城管部门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证决定书》。城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达到上述标准后即可发放。

  近年来,我市在治理渣土扬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已形成一套“人防+技防”“源头+路途”“定点+机动”相结合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智慧监管,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我市搭建“智慧渣管”平台,并接入公安“天网”等监控系统,可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轨迹追踪和在线监控,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源头管控,筑牢扬尘防治首道防线。城管部门严格要求各施工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即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裸土和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道路100%硬化、拆迁工地和土方处置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同时,推行“压、盖、扫、洗”四字诀作业流程,确保渣土车净车出场,严防带泥上路。

  全程湿化,有效抑制扬尘产生。在渣土处置点和消纳点,指导项目方安装围墙喷淋、雾炮等降尘设备;在运输沿线,进行洒水降尘,确保“两点一线”湿化作业到位,减少扬尘。

  驻点值守与机动巡查相结合。对开工工地实行“一工地一专人”值守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和督促整改扬尘问题。采取“定点值守+路面巡查”“白班+夜班”模式,在中心城区进行大范围机动巡查,并调度环卫部门对被污染路面进行精细化清洗。

  重拳执法,保持高压态势。不定期组织开展或参与多部门联合的“铁锤治渣”专项行动,从严从快查处未经核准擅自处置、运输遗撒、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

  这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中心城区查处扬尘污染类案件4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了78%。

  挑战并存,执法力量待加强

  尽管成效显著,但渣土扬尘治理工作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首要问题是执法力量与管辖范围严重失衡。“随着城市发展,中心城区面积较2016年扩大了约三分之一,但我们的执法大队编制仍为25人,实际在岗人员人均管辖面积“超负荷”,且队伍平均年龄偏大,体能和精力面临考验。”市城管执法支队直属二大队负责人杨威介绍。

  其次,违规行为的隐蔽性增强。部分车辆利用夜间或监控盲区偷倒建筑垃圾,溯源查处难度较大。

  再次,技术装备制约执法实效。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点位覆盖不足、部分摄像头夜间成像清晰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对车辆遗撒等动态违法行为有效取证困难。

  社会共治+机制创新,破解“猫鼠游戏”

  针对市民反映的“执法人员在场时规规矩矩,不在场时违规现象反弹”的“猫鼠游戏”现象,杨威表示,城管部门多措并举进行破解。

  坚持科技赋能。持续优化“智慧渣管”平台功能,增加视频监控覆盖区域,扫除盲区,实现运输全过程轨迹可回溯,让违规行为即使发生在非巡查时段也能被记录和追查。

  坚持高频巡查。采取“白+黑”工作模式,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加密巡查频次,并对隐蔽区域进行突击检查,形成有效震慑。

  坚持公众监督。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市民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在“益阳城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举报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周琳 蔡明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