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分钱都用在乡村的刀刃上
——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综述工作人员拆除鸭棚垮塌部分。陈徐文倩摄
乡村振兴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
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部署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工作以来,我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全面打响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着力堵塞监管漏洞、规范资金使用、提升惠民实效,确保惠农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截至10月15日,全市排查问题1125个,已完成整改818个,整改完成进度达72.71%。
高位推动 开展专项整治“突击战”
“这条道路的修缮我们盼了好久了,以前碰到雨季真的是‘泥一脚水一脚’,出行特别困难,农副产品运输也存在很大的问题。”10月15日,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民和村村民李林华告诉记者,自从村级道路进行升级硬化后,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又干净又平坦,出门再也不发愁了。今年5月初,千山红镇东南湖村、民和村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全面启动了2条影响村民出行和农副产品运输的村级道路升级硬化工程,总投资130万元,硬化道路全长2.3公里。通过2个多月的紧张施工,2条村道硬化全面完成。“这2条道路的建成,共为2个村带来25万余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资金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惠及民生的重要项目资金,千山红镇一直将其作为农村三资监督的重要一环,通过全程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乡村振兴资金主要有哪些?使用监管存在哪些问题?“从中央到省级到市级层面,对于乡村振兴资金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移科介绍,我市在专项整治“总体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围绕“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规范使用、有效衔接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三大重点目标,聚焦“是否拖欠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是否骗取套取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是否迟拨滞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否违规户贷企用、帮扶资产是否建立管理台账”五类重点问题开展排查和整改,实现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靶向发力。
此外,我市制定《益阳市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工作“好中差”季度评价评分办法》,市专班实时掌握各县市区工作进展,建立“一月一通报”机制。截至目前,县市区自查自纠问题874个。
全面体检 深挖“问题病灶”
“赵支书,今年村集体面积的水稻长势如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明细表是否按要求公示?”在南县南洲镇南山村,工作人员在监督早稻面积核查工作时,详细询问了解该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情况。今年6月,县财政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组成了联合核查小组,分3个小组对全县12个乡镇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到人到户)进行了全面抽查,每个村抽查农户户数不低于30户,每户农户作了询问笔录,实地抽查了农户面积并留下影像资料。根据此次核查结果显示,农户对政策了解率和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均达到了100%。
专项整治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立足职能、迅速行动、协同发力。种植业管理科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2025年中央下达我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约5亿元,截至6月30日,已给87万余户农户发放约36209万元。渔业渔政科督促沅江市启动渔民搬迁安置资金退款程序,已退68户250.8万元。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召开全市经管站长会议推进“突击战”工作,市县联动排查发现问题52个,整改率96.2%,位居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专项整治前列。
长效治理,筑牢资金安全“防火墙”不是终点,更要让资金监管常态长效。在持续开展“室组局联动”重点抽查、“局组联动”蹲点式解剖麻雀、业务科室“回头看”三种检查方式的基础上,我市开展“突击战”工作县市区交叉检查,从各县市区抽调敢于动真碰硬、善于发现问题的专干,成立了3个由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的交叉检查组,并组织参检人员集中业务培训。3个交叉检查组合计查阅资料191本,抽调乡镇15个、村17个,抽选项目35个(涉及资金1363.01万元),排查问题66个,拟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12条。
精准发力 监管成效初显
10月13日,走进南县乌嘴乡长安村养鸡场,只见土鸡成群结队,或在树边休憩,羽毛蓬松如云;或低头啄食散落的谷物,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场面十分热闹。长安村党总支书记游磊介绍,2023年,长安村投入2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成蛋鸭养殖基地,年收入48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益7万元左右,但由于2024年年初的雨雪冰冻天气,鸭棚棚顶因降雪积压导致垮塌,项目暂时停滞。今年3月,该村开始对养殖基地进行修复,并在周围设立围网,重新启用了该养殖基地。“7月,我们重新引进幼鸡苗进行养殖,你看这母鸡羽毛颜色多漂亮,过两月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游磊信心满满地跟记者说。
项目是乡村振兴资金的承载体。我市各地应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制定科学项目规划,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今年年初,桃江县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引入湖南省2024年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这也是桃江首个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设施农业建设的项目,其中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万元,占比88%。项目建成后,带动周边80余户农民和脱贫(监测)户共同参与种植蔬菜、水果,每户每年增收1.5万元左右。2024年,桃江县累计到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约1.3亿元,累计储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440个,资金支出率100%。
此外,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查、改、治”一体推进,解决了一批顽瘴痼疾。以桃江为例,该县将农田基础配套建设中的“小渠”“小沟”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关键抓手,对全县所有“小渠”开展拉网式摸排。针对摸排中发现的紧急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化解隐患,保障周边农户的利益。全市破解项目后续管理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公开公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228个,推动68个建成后未正常有效运行、后续运行管护制度执行不到位、项目长期闲置废弃的项目重焕生机,解决114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44项制度成果。
从“田间地头”到“账册台账”,从“问题排查”到“制度重塑”,我市以精准监督守护乡村振兴“钱袋子”,让每一笔惠民资金都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