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执法支队的同志上门,手把手教我们准备材料、对接审批部门,这才有了我们这家规范经营、深受大家欢迎的KTV!”近日,资阳区一娱乐中心负责人柴女士谈及办证经历,满是感激。柴女士的经历,是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转变执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市文化执法支队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加强队伍综合能力建设,努力探索法治刚性与服务柔性并存、监管力度与营商温度兼具的新路径,以高水平的法治供给为全市文旅广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耕“三大工程”,筑牢法治化监管根基
为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到实处,市文化执法支队深入实施能力素质提升、案件质量提质、市场管理规范“三大工程”,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筑牢法治堤防。
推进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让执法队伍强起来。近年来,支队常态化开办执法大讲堂,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师资、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支队业务骨干授课;积极搭建跨区域学习平台,与陕西省商洛市、河南省南阳市等地建立对口交流协作关系,“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拓视野。近3年,支队组织各类培训18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执法队伍的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显著增强。
推进案件质量提质工程,让执法行为严起来。支队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健全案审合议小组、法律顾问联合评估机制,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正是这份对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的坚守,支队连续6年实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双零”发生。
推进市场管理规范工程,让企业负担降下来。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支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探索“预告式检查”“企业宁静日”等新模式,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同时,积极推行信用“无感修复”服务,变“企业被动申请”为“部门主动服务”。近3年来,共为30余家企业完成“零跑动”信用修复,让失信企业轻装上阵、重焕活力。
聚焦“四项重点”,彰显服务型执法作为
市文化执法支队聚焦擦亮“利剑护蕾”品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守护意识形态防线、全面推行柔性执法等四项重点工作,全面、深入、持续发力,全市文化市场新风劲吹,生机盎然。
擦亮“利剑护蕾”品牌,在守护底线中体现服务。支队严厉打击网吧、KTV等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同时,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线上旅游等新业态,在坚守安全底线前提下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通过约谈、指导下架违规内容等方式代替处罚,引导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2024年以来,支队为新成立的新兴文旅企业提供指导服务12家次,上门普法实现全覆盖。
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在净化环境中优化服务。针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顽疾,支队重拳出击,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的常态化机制。近3年来,支队处理涉旅投诉28件,满意率达100%。今年6月,支队在处理一起导游未接受旅行社委派私自带团的违法行为时,执法人员查明其情节显著轻微、未造成实际损害且系初犯后,作出“教育免罚”的决定,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在保障安全中提升服务。支队持续深化“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市场。支队与市公安局联合侦办的“益阳‘3·05’非法经营少儿类出版物案”,入选2022年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件。
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在创新监管中做优服务。这是支队优化营商环境最核心、最亮眼的举措。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柔性执法的各项规定,参与制定并推行涉企柔性执法清单,对市场主体的非主观、轻微过错给予更多容错纠错空间。近3年来,市本级依法从轻处罚案件114件,不予处罚案件4件。
实现“一个转换”,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要优化,监管部门、执法队伍的观念和行为必须跟上。市文化执法支队深刻认识到,只有实现从行业的“管理者”向行业的“服务者”转变,才能真正推动营商环境向高水平发展。
曾几何时,无证KTV乱象成为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疾,市中心城区47家歌舞娱乐场所中,无证或证照过期的就有29家。面对这一难题,市文化执法支队没有搞“一刀切”式的关停,而是将服务理念贯穿执法始终。近3年来,通过反复上门宣教、提供办证指导、主要领导带队与审批部门(两区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等一系列柔性举措,成功帮助20家企业依法取得经营许可,引导8家顺利转行转产、1家关门停业,从根本上实现了无证歌舞娱乐场所的动态清零,为企业避免损失近千万元。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