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益阳球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李伊燃的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不同颜色的数据流。来自高速公路边坡、桥梁支座和隧道衬砌的细微变化,正通过AI算法被精准捕捉。“就像医生通过CT扫描和核磁共振诊断病情,我们是物理结构体的‘全科医生’。”这位中南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说。
球安科技公司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组建,他们正在用代码编织着一个关于安全的梦想。在他们看来,每一次系统的成功预警,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公共安全的一份沉甸甸的守护。
因“创业梦”走到一起
“以前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学习中,我见过太多因检测不及时导致的安全事故。”李伊燃回忆,“如果能像健康体检一样,为基础设施建立常态化健康监测,很多事故就可避免。”这个想法在他心中扎了根。
去年秋天,通过朋友介绍,李伊燃结识了湖南大学学生周其、吴俊,中南大学学生高锋,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袁熠。这五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创业梦想,迅速组建起了团队。周其、吴俊、高锋负责计算机平台开发,袁熠负责市场运营,李伊燃则负责总体技术和方向把控。
万事开头难。团队最初在长沙的一间小办公室起步,今年6月正式落户益阳。搬家源于一则“益阳高新区创业十条”的政策推送。
“政策中对科技初创企业的支持条款非常具体,特别是提供办公场地和创业补贴,对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就是‘及时雨’。”袁熠感慨道。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益阳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除了政策承诺的优惠外,园区还提供了“创业管家”服务,从公司注册到人才招聘都有专人指导。
小步快跑的智慧
创业之路充满挑战。在技术攻坚阶段,团队遇到了不少困难。开发的平台,传感器数据时常出现异常,算法模型反复训练却收效甚微。最困难的时候,连续两周没有任何突破。“我们的算法需要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出真正危险的信号,既要避免漏报,也要减少误报。”周其回忆,“有时候明明理论上可行,实际测试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最艰难的时候,我连着熬了三个通宵。”
转机出现在一次现场测试中。系统成功预警了一处边坡的微小位移,虽然最后确认是施工干扰所致,但这次测试证明了他们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那一刻,所有的坚持都值得了。”李伊燃说。
作为初创企业,如何赢得客户信任是一个现实难题。“很多客户最初都对我们的能力存疑,毕竟我们太年轻了。”袁熠坦言。团队选择了一条最务实的路径:先做好样板工程,用实际效果说话。
目前,他们正在湖南省内的一段高速公路开展试点,监测范围涵盖道路边坡、桥梁、路基和隧道等。这个样板项目不仅帮助他们验证了技术,更成为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当我们展示出具体的监测数据和案例分析后,客户的态度就会转变,开始认真考虑合作。”袁熠说。
在益阳看见未来
选择益阳,团队看中的不仅是优良的创业政策,更是这里发展智能建造产业的决心。《湖南省智能建养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这正好与他们的创业方向高度契合。
这里的营商环境让团队印象深刻。有个深夜,大雨滂沱,袁熠发现办公室的窗户玻璃因狂风暴雨破碎,雨水直往办公室内灌。他试着给园区物业发了条信息,没想到10分钟后,维修人员就冒雨赶到了。“看到你们灯还亮着,就知道还在加班,这种天气可不能大意。”维修师傅的这句话,让这群创业不久的年轻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益阳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这是我们选择在此创业最重要的原因。”李伊燃说。如今,他们的软件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成,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正在申请中。
展望未来,团队目标明确:先在结构体健康数智化管理领域树立口碑,然后逐步拓展市场。“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全球物理结构体健康管理领域的数智化引领者。”他们表示。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