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共有1158家企业在企业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公开4798项标准,涵盖10315种产品——

标准化战略引领益阳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0-26 14:1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在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前夕,我市首批市级地方标准《木槿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木槿繁殖栽培技术规程》正式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这两项标准为木槿种植养护、病虫害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将推动这一地域性特色植物实现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60余项,地方标准190余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58家企业在企业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公开4798项标准,涵盖10315种产品,形成了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的发展新格局。

  在传统产业领域,标准让“老树发新枝”,推动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米等产业提质增效。安化黑茶产业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通过发布10项更严苛的“地理标志产品安化黑茶”系列标准及英法文版,实现了标准的国际化升级;全力拓展海外市场,借助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等契机,通过国际展会、文化交流等活动显著提升国际知名度;以机制护航打通贸易路径,成功进入国际互认清单、获批海关HS编码,并配套专项政策与培训,构建了完善的海外推广与服务体系,为持续“扬帆出海”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安化黑茶通过建立7项国家标准、27项地方标准,实现了从地方特产到国际商品的跨越。

  南县稻虾米产业通过标准化建设,建成1.5万亩生态种植标准化基地,优质水稻产品覆盖率达98%,年总产值达1.2亿元。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入选首批国家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实现稻谷附加产值增加1600万元。2025年10月公司举办贺四喜南县稻虾米全国招商大会,成功签约购货经销商24家,订单额度达1.87万吨。

  在新兴产业领域,标准为技术创新夯实基础,助力艾华集团、莎丽袜业等在新赛道抢占先机。湖南艾华集团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其牵头制定的智能电表用电容器省级地方标准在省内推广后,智能电表用电容器国产化率达70%以上。莎丽袜业将194项专利技术融入《苎麻袜》和《袜子》2项行业标准,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标准制定的转型升级。益阳还率先制定《一次性竹吸管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瞄准全国年消耗460亿根塑料吸管的替代市场,为当地企业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提供技术支撑。

  在服务业领域,标准为提升民生品质完善规范,带动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清溪村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赫山区社会福利中心智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其中赫山区社会福利中心通过104项服务和管理标准,使入住长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为系统推进标准化建设,我市将标准化作为推动产业整体升级的核心杠杆,通过政策激励、体系建设和服务平台打造,构建了全域标准化生态。从安化黑茶凭标准香飘海外,到一根竹吸管以标准卡位新赛道,我市将自身的产业特色和先发优势通过标准固定下来,进而掌握话语权,用一项标准带动一个产业。

  2022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先后出台,推动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与奖励机制,对在标准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社会团体给予支持,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助力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全市质量发展财政投入累计超12亿元,年均增长15%,建成4个国家级、25个省级、29个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益阳还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2000家,提供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服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张伊寒 黄琳 邹海霞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