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最怕多个部门轮番检查,现在一次上门就能查完所有事项,检查结果还会及时反馈,咱们办企业更安心了。”10月27日,益阳市银城教育负责人杨彩凤接受采访时,对我市行政执法改革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变化,源于益阳市推行的“三严格、三常态、三服务”工作机制,让行政执法在规范中提质,在服务中增效。
规范是执法的生命线。我市以“三个严格”筑牢执法规范防线,首先从程序上扎紧“笼子”。全市全面推行“亮码亮证入企”制度,执法人员入企前必须出示证件、扫描“湖南营商码”,检查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反馈结果,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现在执法人员上门,先亮证再检查,流程清晰透明,我们也知道该怎么配合。”杨彩凤回忆,上次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时,全程有记录,结果当场初步告知,后续反馈还附带整改建议,让人信服。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检查频次问题,我市建立“综合查一次”统筹机制,199家行政执法单位制定年度检查计划,跨部门联合抽查让“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成为常态。在裁量权规范上,全市284家执法单位公布裁量基准,杜绝“小错重罚”“类案不同罚”,处罚文书中必须注明裁量依据,充分保障企业陈述申辩权。
执法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常态化锤炼。我市通过“三个常态”锻造过硬执法队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司法百案质效评”,邀请专家把脉案件质量;司法部门2021-2023年评查案卷近千份,反馈整改问题800余条;2024年开展执法培训近400场,1.1万余名执法人员参加培训。
执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发展。我市用“三个服务”让执法充满温度。在政务大厅法治专区,工作人员正在为企业办理“法治体检”,这种“法治+政务”集成服务已覆盖市县乡三级,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体检71次,提供法律咨询1917人次。针对“职业打假”等乱象,各地开展“打假治敲”行动,建立恶意投诉“黑名单”,为企业营造公平环境。
柔性执法更让企业感受到政策暖意。我市梳理379项涉企柔性执法事项清单,建立执法“观察期”和经济影响评估机制。2025年以来,全市通过柔性执法办理案件4231件,减罚免罚金额超2184万元。“之前我们消防设施不规范面临处罚,执法人员考虑到是首次违规且及时整改,适用了从轻处罚,还上门指导规范流程,这样的执法我们心服口服。”杨彩凤说。
从“刚性管控”到“柔性服务”,从“多头检查”到“一次到位”,我市以“三个三”工作法推动行政执法提质增效,既守住了法治底线,又释放了发展活力,让企业和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持续提升。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