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超”赛场上,王译(中)扑球瞬间。李娜摄
16岁的王译是今年湘超联赛益阳队的主力门将,也是队中最年轻的队长。他皮肤黝黑,眼神坚毅,凭借一次次关键扑救赢得了“小门神”的称号。而7年前,他第一次踏上绿茵场,仅仅是为了和同学们“玩玩”。
“其实最开始根本没想过要当守门员。”王译笑着回忆道。小学四年级的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他和同学们都爱抱着足球在操场边玩耍,“当时就是觉得跑来跑去很开心,能和朋友们一起出汗特别爽。”
在一次体育课分组对抗时,原本在前场跑动的王译,被临时推到了球门前。“第一次扑救是用手套把球砸出去的,手套都飞了!”他比划着当时的笨拙动作,“但那种保护队友的感觉,突然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从此,这个原本只想强身健体的男孩,开始主动研究门将技术。初中时每天放学后,他会在校门口的空地上加练半小时扑救;周末雷打不动跟着校队训练,即使下雨天也会对着墙壁练习反应速度。
进入市第十三中学足球队时,王译经历了所有新人都要面对的考验——替补席。“刚开始确实挺失落,看着队友在场上踢球,自己只能在旁边捡球。”但他很快调整心态:“既然暂时上不了场,那就把基本功练到最好。”
每天清晨6点,当其他同学还在睡梦中时,王译已经出现在学校操场进行晨跑和拉伸;训练结束后,他总会多留半小时加练扑救。教练至今记得:“有次训练结束后下雨,其他孩子都跑了,只有他一个人在雨里练手抛球,浑身湿透了还在坚持。”这种近乎执拗的努力很快见效。在高一下学期,王译通过一场场的比赛得到了教练和队员的认可,成为球队正式的守门员。
今年夏天,通过学校推荐,王译获得了参加湘超联赛的机会。“第一次走进专业赛场时,腿都有点发抖。”他坦言,“但很快就发现,这里的每一次触球都是学习的机会。”
在“湘超”赛场上,王译见识到了职业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比如岳阳队的前锋,射门速度比我平时训练遇到的快很多,角度也更刁钻。”但他并未怯场,反而在与强手的较量中快速成长。10月25日对阵岳阳队的比赛中,他连续化解7次射正,被解说员称为“移动的城墙”;9月20日客战衡阳时,更是用一次关键单刀扑救保住了球队的尊严。
“每场比赛后,我都会看录像分析自己的失误。”王译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对手前锋的射门习惯,“比如岳阳队的10号喜欢打近角,我就需要提前预判站位。”这种钻研精神让教练组赞不绝口:“他不仅是守门员,更像是球队的战术分析师。”
如今的王译,既是益阳队的主力门将,也是球队最年轻的队长。当被问及未来的规划时,这个少年眼中闪烁着光芒:“希望能代表湖南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实力。”
训练场上,王译依然保持着学生球员的本色。下午放学后,他坚持完学校足球队训练后立即赶往“湘超”训练场,晚上7点到9点的训练雷打不动,结束后还要复习功课到深夜。“平衡学业和足球确实不容易,但我觉得两者并不冲突。”他说,“足球教会我专注和坚持,这些品质在学习中同样重要。”
夕阳西下,益阳队的训练场上,王译和队友们仍在奔跑。那个曾经为了“多玩会儿”而踏上绿茵场的少年,如今正用一次次稳健的扑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正如他自己所说:“只要站在球门前,我就要做最可靠的防线。”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