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芳检查苗情。陈徐文倩摄
农时贵如金,秋种油菜忙。眼下,正是油菜种植“黄金期”,我市立足农业生产实际,紧盯目标任务,强化技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让冬闲田变身“增收地”,切实端稳端牢人民群众的“油瓶子”,为来年粮油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截至11月4日,全市已完成大田播栽面积195.7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5.26%。
政策支持与创新 鼓励农民积极干
11月3日,在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的9亩油菜育苗基地里,翠绿的油菜苗长势喜人。种植大户李旭芳弯腰小心察看苗情,等天气转晴后,他要把油菜苗移栽到附近的地块,确保油菜苗及时“安家”。李旭芳介绍,油菜种子是今年9月他从区农业农村局免费领回来的,一共30斤。“政府政策好,种子免费提供,项目区域种植油菜还有补贴,我们干劲更足了!”李旭芳笑着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了50亩油菜用做绿肥,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促使水稻单产提高,每亩增收约150元。“今年我准备扩种550亩油菜,天气放晴后,要抓紧把土翻犁出来,把油菜苗栽下去,来年准能有个好收成。”他说。
政策红利能否精准送达,直接关系田间地头的生产热情。近年来,我市构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统筹整合耕地轮作、菜籽油大县奖励、油菜扩种等项目资金9600余万元,精准投向种子、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关键环节。同时,各县市区加快惠农补贴发放和农业保险理赔进度,切实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让农民“愿种、想种、种得好”。
10月15日,全市秋冬油菜生产现场推进会在南县召开,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南县浪拔湖镇红星村等三个示范现场,直观感受了先进种植模式的潜力和效益,增强了抓好油菜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今年9月,我们便把全市205.51万亩秋冬油菜种植任务逐级分解至乡镇、村组、田块,建立明细台账,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应种尽种、种满种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孟球介绍,为确保种植任务落实落地,我市成立了油菜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级督导、县级主抓、乡镇落实的责任机制和督导、调度工作机制,还将油菜生产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通过政策与责任双轮驱动,确保种植任务圆满完成。
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农户扩种油菜,我市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用短信、微信群推送技术知识,线下组织人员入户,详细讲解油菜各类补贴,确保政策“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今年10月底前,政府便完成了328.68吨油菜种子的集中采购,并免费发放给农户,同时农户自购和自留种子246.65吨。”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蒋上志介绍。
示范引领促发展 效益提升惠农民
10月30日,在桃江县牛田镇三塘湾村的稻油水旱轮作万亩片,三塘湾村党总支书记胡小毛带领村民进行油菜机播。“我们每天投入打捆机、旋耕机、一体播种机等8台农机设备,农民工30多人,11月前可以完成3000多亩油菜播种。”胡小毛说,全村耕地面积达5000多亩,除了千余亩双季稻区域外,其余全部实行“稻-油”轮作。
2021年,胡小毛种植了200余亩油菜,后来通过流转村民不愿耕种的土地或开垦山边闲置田,逐步扩大规模,最多时有1000多亩。“村民们看我种油菜有效益,到了第三年,有50多户村民和我一起种。”胡小毛介绍,这几年,村里鼓励村民搞“稻-油”轮作,不仅免费提供优质种子、教技术,还给予补贴。看到有这么多“福利”,村民纷纷找胡小毛要回自家土地种植油菜。今年,三塘湾村共有120多户村民种植油菜。“水稻收完种油菜,油菜收了种水稻,农田不闲置,收入也大增。”村民刘爱良介绍,往年秋冬季节,家里的4亩稻田处于闲置状态,但自从村里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后,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每年还能多收油菜籽,增收近2800元。
今年,桃江县油菜种植面积达31.24万亩。作为产油大县和全国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桃江县坚持“扩面积提单产”战略,通过推广良种良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县油菜种植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我市构建“县有万亩片、乡有千亩方、村有百亩田”的示范创建格局,重点在南县、桃江县两个整建制推进县打造省级万亩示范片,要求每个菜籽油大县创办2个以上油菜生产万亩示范片、每个“稻-油”轮作乡镇创办1个以上千亩示范方,以点带面,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我市还将油菜生产与耕地撂荒治理、绿肥生产协同推进,通过土地流转、改善设施等方式,引导撂荒地、一季稻区冬闲田优先发展油菜生产,变“冬闲”为“冬忙”,实现耕地资源最大化利用。
田间轰鸣忙播栽 科技赋能提质效
10月25日,赫山区岳家桥镇堤卡子村的200余亩高标准农田里,两台大型油菜播种一体机往来穿梭,将旋耕、开沟、播种等多道工序一体化完成。田块的另一侧,两台收割机也在紧张忙碌,金黄的晚稻被快速收割归仓。“刚收完水稻,近段时间温度适中,正是抢抓农时播种油菜的关键期。”种粮大户符建平介绍,种植油菜能培肥地力,来年的一季稻平均每亩可多收约50公斤稻谷,增收200余元,今年他计划种植1000余亩油菜。
“以往人工播种,一人一天最多完成3到4亩,现在通过油菜播种一体机播种,一天就能完成40余亩,大大节省了时间。”赫山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梁建文介绍。作业现场,机械过后,油菜种子被均匀地撒播入土,肥料也被精准地抛洒在种子附近。这种一体化的作业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也为油菜籽的出苗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赫山区预计完成油菜种植面积超12万亩。
用好农机是基础,用对农技也很重要。为抓实秋种生产,我市早谋划、早部署,组织全市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农技专家们分片包干,根据各村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种植习惯“把脉问诊”、为农事“开方支招”,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走在资阳区迎风桥镇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趁雨住田干之际整地抢栽油菜,农技人员认真指导村民撒施底肥及播种的关键技术。“这个秋季雨水多,多亏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开沟排水、起垄整地效率大大提高,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村民指着刚挖的田沟感叹。
今年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我市部分地区土壤湿度居高不下,对油菜的整地播种、育苗移栽造成影响。为抢时抓好油菜播种、移栽,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分赴生产一线,推广油菜防渍防涝栽培技术,指导村民开好厢沟、腰沟、围沟,尽快排除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为油菜生产种植“保驾护航”。
此外,在播种前夕,我市优先选用“双低”、高油、抗逆宜机的优良品种,并重点推广“早播密植、三沟配套、一促四防、机收减损”、无人机飞播等技术。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为油菜生产提供了强大底气。当前,我市205.51万亩油菜播栽任务已接近尾声,剩余地块的播栽工作正抢时加快推进,各项田间管理同步跟进,为来年油菜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