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秸秆综合利用 积极回应农户关切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08 11:0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秸秆打捆离田。(受访者供图)

  农耕时代,秸秆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秸秆利用率降低,如何综合利用秸秆成了秋收后的考题。

  连日来,多名农民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咨询秸秆禁烧政策,诉求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为什么禁止焚烧秸秆、秸秆怎么回收利用、如何举报露天焚烧秸秆行为。近日,记者走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和种粮大户,了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情况。

  不能烧的秸秆让种粮大户犯难

  “烧秸秆要罚2000元,但是村上不管这件事情,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既不准烧秸秆,又不管收购,哪有这样的道理?”近日,沅江市南大膳镇南渔口村种粮大户夏劲松多次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求助。夏劲松共种植稻虾田160余亩,10月稻谷收割完后,秸秆堆积田间。为了及时投放虾苗,夏劲松只能聘请劳力将秸秆运出稻田。他告诉记者:“一天的人工费要200元,多的时候请了10个劳力,把秸秆运出去估计要2、3万元工钱。”

  赫山区欧江岔镇上湖村种粮大户陈云也有同感。他种植双季稻360余亩,晚稻收割完后,计划种油菜,增加土地收益。虽然上湖村村委和秸秆收购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但秸秆回收服务一直没有实质进展。陈云只能从朋友处借来收草机自行处理秸秆。他气愤地说:“村上一直没安排人来回收,连收割的机械都没看见,现在秸秆还堆在田里。如果政府不帮忙收秸秆,光靠自己想办法,我们想种油菜也种不成。”

  走访中,部分种粮大户反映,村委严令禁止焚烧秸秆,但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措施不够,希望职能部门主动作为,让秸秆尽快离田。

  综合利用措施到位是秸秆禁烧的关键

  我市辖区耕地总面积420.45万亩,禁烧耕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2.94%,属于全省Ⅰ类禁烧管控分区。《益阳市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要求,赫山、资阳、南县、沅江实行耕地全域禁烧,桃江、安化禁烧耕地面积分别为86.30%、56.03%。

  9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强化露天禁烧秸秆管控,借力省生态环境厅“铁塔视联平台”,组建480余人的铁塔视频监控火点线索工作群,通过“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做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巡查,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实时影像观察员线上抽查调度,提升火点处置效率。发现火点后,“铁塔视联平台”自动预警,实时影像观察员将火点影像资料、经纬度位置点对点发送至属地工作人员,督促属地镇、村干部扑灭火点。制定“1520”制度,即1分钟发现、5分钟响应、20分钟处置工作机制,确保辖区内火点早发现、早扑灭。对未能及时发现、处置火点的,由市蓝天保卫战指挥部办公室依规依法追究当班值守人员、巡查人员责任。

  我市禁烧耕地面积广、田块多,火点信息能否精准直达?打开“铁塔视联平台”网页,220个摄像头正在工作,工作人员随机点开摄像头,发现安化县一处山林有疑似烟雾,放大画面后,由于画质清晰度不够,无法辨别是烟雾还是雨后的云雾。工作人员介绍:“禁烧耕地面积达390万余亩,现有的摄像头无法做到全覆盖监控,存在监控盲区,部分村、镇通过自购无人机、摄像头,扩大监控范围。如果工厂烟囱、农户家厨房烟囱排放烟雾,摄像头可能会预警,需要工作人员加强线上甄别,及时纠正平台误判行为。”在巡查方面,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及各乡镇强化巡查、抽查,但凌晨焚烧秸秆现象难以杜绝。一名乡镇综合执法人员无奈地说:“我们巡查到凌晨2点多,但有农户凌晨4点起来焚烧杂草,类似这样的夜间焚烧秸秆行为,难以第一时间发现火点。”

  近几年,秸秆禁烧管控力度持续加大,但仍有农户焚烧秸秆,这背后存在哪些症结?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分析,焚烧秸秆的主要是油菜种植户和稻虾田种养户。油菜种植户焚烧秸秆的目的主要是抢抓农时,种植油菜须在11月,之前完成播种,秸秆粉碎还田后,需及时翻耕土地。如果翻耕不及时,粉碎的秸秆铺在田间犹如地毯,导致油菜籽发芽率不高。对稻虾田种养户而言,水质尤为重要,秸秆高茬收割后,仍留有五六十厘米的高度,如果不及时换水,秸秆容易沤烂,影响水质和虾苗存活率。而地势较高的稻虾田须用电机抽水、换水,将增加生产成本。该工作人员建议:“划区域、划大片的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相对笼统,农民不一定会买账。要深入田间地头,细致调查每处田块的作用,根据农民的诉求,‘一田一策’制定综合利用措施,让农民不想烧、没得烧。”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须两头发力

  《益阳市2025年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离田利用率达到35%以上。为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今年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省财政项目资金5216万元。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对秸秆低茬收割、农机购置、收储中心建设等进行奖补。各县市区配套资金3200万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收储中心2个、县级收储中心12个,联动118个镇、村收储站点,全市秸秆总收储能力达75万吨。

  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中晚稻秸秆利用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各县市区绘制《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分布图》,建立“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的回收机制,大力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法。注重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湖区平原和山区丘陵的田块大小、机械作业能力、秸秆产量等因素,在湖区主推“产业融合+规模化处理”模式,在山区主推“小型装备+多元化利用”模式,打造“秸-能-肥”“秸-饲-畜”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提升秸秆附加值。截至10月底,全市共收割中晚稻261.66万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202.58万亩,符合市政府要求的时序进度。

  “为何经常有农民拨打热线电话,表示村上没安排人收秸秆?政府出台了扶持奖补政策,怎么还有农民焚烧秸秆?”记者提出疑问。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科副科长蔡有良介绍:“秸秆从田间转运到企业,需进行收割、晾晒、搂草、打捆、运输,小农户的田块分散,收割时间各不相同,如果阴雨天气持续,加上收储力量调配不及时,个别地方可能存在收储滞后的情况。”全市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167家,拥有打捆机269台、搂草机356台、转运车7099台。因秸秆收割时间集中在9至12月,加上阴雨天无法作业,我市现有农机难以满足秸秆收割、转运需求。在农机购置激励政策方面,个人购置农机暂无资金奖补。对新购置农机的收储企业,按购机款的10%进行奖补,单台最高不超过10万元,成本回收周期较长。秸秆收割季节,我市从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调运设备,将收割工作承包给第三方公司。受市场竞争因素和阴雨天气影响,存在第三方公司临时加价、收割不及时等情况。

  在资金扶持保障方面,按照耕地面积折算后,秸秆综合利用的农田每亩补贴资金累计不到25元。去除农机购置、秸秆转运、人工成本后,收储企业获利不高,影响资金投入积极性。在“五化”利用中,秸秆饲料化利润较高,但我市缺少大规模牛羊养殖企业,秸秆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占比低,秸秆本地消耗能力不足,主要销往云南、贵州等地。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须两头发力,对亟须种植油菜、投放虾苗的农田,将强化工作统筹,加快秸秆处置力度,努力赢得群众支持,从源头上减少秸秆露天焚烧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美玲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