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11-20 09:1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财政账本既是一本“大账”,关乎市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也是一本“小账”,关联教育、医疗、就业等市民切身利益的细微之处。过去5年,在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背景下,我市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民生支出累计达1583.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81.36%,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越来越多市民触摸到“幸福益阳”的温度。

  财政支出以行政管理类、经济建设类和民生类支出为主。长期以来,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经济建设类支出占比较高,财政资源主要投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随着“人民至上”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的导向越来越鲜明,民生领域不再是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中的“备选题”,而是财政支出中最优先的“必答题”。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要求各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这一政策为地方财政资源配置指明了方向,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与具体体现。

  “民生”二字,重若千钧。过去5年,我市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一老一小”群体,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幸福,让青少年在蓝天下勇敢追梦。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领域,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从社区食堂里升腾的烟火气,到托育机构里的欢声笑语,从焕然一新的城区老旧小区,到蜿蜒入户的农村“四好”公路,民生彰显在一项又一项惠民政策里,幸福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具体场景中,财政资金使用实现从“量”到“质”的升华。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益行益善益老益小”项目获“中华慈善奖”……这些荣誉成为城市的金色名片,让“幸福益阳”更具底气和魅力。

  民生需求在哪里,财政政策发力点就指向哪里。展望“十五五”,民生保障依然是财政支出中着墨最多的关键词,如何把政府的“紧日子”过成百姓的“好日子”,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治理智慧。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更多财力、物力向教育、就业、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领域集聚,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政府的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成效怎么样,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并重,不断提高民生领域在政府投资中的比重,推动资金、资源服务于人,加大生育养育、职业培训、普惠养老等投入,让每个普通人感受到政策红利。加大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服务机制,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们期待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生动的“益阳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评论员责任编辑:文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