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驿站。
▲ “相约北京少年逐梦”2025年工会夏令营活动。

领读者活动。

湖南工匠学院益阳分院授牌仪式。
今年我市庆“五一”职工趣味定向赛。
户外劳动者在工会驿站休息。
“夏日燃情少年逐梦”工会夏令营暨关爱新就业群体子女活动。
益阳市互联网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
资水汤汤,见证奋斗足迹;银城灼灼,镌刻担当荣光。
五个春秋砥砺前行,五个冬夏硕果盈枝。自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益阳市总工会将工会工作深度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在举旗铸魂中凝聚共识,在建功立业中彰显作为,在为民服务中传递温暖,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书写了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职工的工运事业奋进之歌。
五年来,市总工会先后获评全国“节约型机关”、全国工会系统财务会计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标兵单位,“先服务后入会,先入会再建会,先活动覆盖再组织覆盖”的创新模式获《工人日报》典型报道和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徐留平批示肯定,16项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连续四年获评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评估“一类”等次单位和“优秀”等次领导班子,用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五年答卷。
第一篇章 铸魂·凝心——思想引领绘就最大“同心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奋斗的基石。五年来,市总工会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以理论武装凝心、以文化活动聚气、以先进典型示范,引导全市广大职工在思想淬炼中坚定信念,在精神传承中勇担使命。
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市、县总工会领导班子“带头宣讲+一线调研”工作机制,班子成员深入企业车间、项目工地、基层班组开展宣讲活动百余场,让党的创新理论直达职工群众。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将党的领导贯穿工会组织建设、经费使用、服务职工等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系列学习活动,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专题研讨、知识竞赛、线上课堂等多元形式,引导广大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文化引领激发精神活力
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精心打造“湘阅读・工力量”“玫瑰书香”等文化品牌,五年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千余场,覆盖职工超百万人次。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成功举办职工健步行、书法美术展、工间操大赛等特色文体活动10余场,让主旋律在职工文化生活中高高飘扬。
资阳区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工运史陈列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运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31家全国、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星罗棋布,《领读者》益阳专场活动高质量举办,“青少年文学素养培育”“职工夜校”等文化载体不断涌现,五年累计服务职工近10万人次。桃江县总工会选送的音乐作品《画桃江》入选全国职工优秀作品,用艺术形式展现了益阳职工的精神风貌。持续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让正能量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
典型选树彰显榜样力量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圆满完成五年一度的市劳模评选表彰,99名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脱颖而出。五年来,全市共推荐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名;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9名、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状2个、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7名;评选市五一劳动奖状20个、市五一劳动奖章118名,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先进典型培育体系。
健全劳模服务管理机制,五年间走访慰问劳模5000余人次,发放专项补助金1000余万元,组织1000余名劳模和4000余名一线工人开展疗休养,让劳模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尊崇。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先进模范分享奋斗故事,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少年成长成才,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章 聚力·赋能——服务大局奏响发展“最强音”
围绕中心才能彰显价值,服务大局方能体现担当。五年来,市总工会紧扣全市产业发展需求,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以劳动竞赛为平台,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充分激发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益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改攻坚激活人才引擎
切实履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抓总职责,推动市委将“益阳工匠”培育选树纳入市委人才工作整体规划,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主责、职工参与”的改革工作格局。五年来,制定出台相关改革制度机制8项,培育试点企业10家,推动产业工人在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实现新提升。
深入实施培育湖湘工匠、建设技能湘军“百千万工程”,建立“湖湘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6个,推荐“湖湘工匠”3名,培育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38家,选树市级优秀师徒结对子41对。创新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举办培训班252期,惠及职工1万余人次,让更多劳动者通过技能提升实现人生价值。
技能竞赛搭建成长舞台
聚焦全市“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搭建多行业、多工种技能比拼平台,带动全市8.6万余名职工参赛,1500余名职工通过竞赛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如今,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38.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24%,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成功举办两届“技行银城”职业技能大赛,列支奖励资金64万元,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打造了具有益阳特色的技能竞赛品牌。湖南省工匠学院益阳分院挂牌成立,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女职工“芙蓉杯”竞赛常态化开展,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360项,充分展现了女职工的巾帼风采。在更高层级的赛场中,益阳选手不负众望,斩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在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中荣获优秀奖,为益阳赢得了荣誉。
创新驱动释放发展潜能
深入开展“五小”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搞发明、攻难关,五年来完成技术革新3025项,实现创新成果1634项,征集合理化建议1.6万条,创造经济效益3.2亿元,充分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组织24项优秀成果参展首届湖湘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集中展现了益阳职工的创新智慧。
实施劳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打造示范基地12个,惠及群众5.6万人,让劳模技术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帮助794名职工提升学历等级,助力职工实现职业发展跃升。益阳高新区总工会聚焦高端人才服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以优质服务助力园区拴心留人,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关联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第三篇章 暖心·护航——服务职工筑牢幸福“避风港”
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服务职工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五年来,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健全维权机制、精准开展帮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维权护航筑牢法治屏障
扎实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五年来举办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2000多场,借力周末市民电影院加映普法短片630余个,观影受众达10万人次,相关创新实践获中国工会普法网专题报道。
健全“工会+法院+人社”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室9个,成功化解裁前、诉前矛盾纠纷200余起,帮助劳动者追回工资和经济补偿400余万元。完善12351职工维权热线制度,受理职工来信来电来访480件次,职工满意率达100%。
精准帮扶传递组织温暖
持续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市县总工会累计争取和投入资金2750万元,帮扶困难职工6578人次,实现了“一户一策、精准脱困”。“两节”送温暖活动筹集款物2500余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4万余户;“送清凉”活动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惠及职工8万余人次,让职工在寒冬感受到暖意,在酷暑中体会到清凉。
“金秋助学”活动累计帮扶困难职工子女500余人次顺利完成学业,助力学子完成求学梦想;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覆盖90.1万人次,发放互助金3174.7万元,为职工健康保驾护航。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女职工等特殊群体,开展免费体检1600人次、“两癌”免费筛查、相亲联谊等活动,建成省级以上工会爱心托管班5个,1家单位获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1家企业入选全国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案例。
积极响应“湘消费”“湘观影”号召,发放湘工惠电子消费券3644.7万元,惠及职工4万余人,带动消费9154.3万元,在惠及职工生活的同时助力地方经济复苏。
和谐共建稳定发展环境
大力开展“春季要约行动”,五年来签订集体合同1000余份,覆盖职工13万人次,让职工权益得到制度保障。沅江市高新区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为全市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树立标杆。持续开展“安康杯”竞赛,加强劳动保护监督,参与17起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推动全省首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专项集体合同在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落地,筑牢职工安全生产防线。
关注货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市县两级工会远赴广东慰问安化籍货车司机,用千里关怀温暖在外务工人员心田。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及时化解劳动纠纷,确保职工队伍稳定,为益阳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第四篇章 强基·革新——组织建设点燃奋进“动力源”
基层是工会工作的落脚点,改革是工会发展的动力源。五年来,市总工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基固本,扩大组织覆盖、健全民主管理、升级服务阵地,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组织覆盖不断拓展延伸
坚持党建带工建,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赛道,出台《益阳市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小三级”工会建设三个“三年行动”,推动工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工会组织4277个、会员46.24万人,万顺叫车益阳分公司工会联合会建会入会经验在全省推广。南县总工会为产业园区企业提供建会入会一站式服务,实现省级园区基层工会入会率100%;全省首个网约车行业、成品油行业、民办教育工会联合会相继落户益阳,不断拓展组织覆盖新领域。
民主管理持续深化完善
叫响做实“职工之家”品牌,五年来推荐产生4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4个职工小家,6个全省百佳乡镇工会,10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和8个职工小家,50个市级模范职工之家和35个职工小家。
深入开展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专项行动,推动已建会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0%左右,国有企业、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厂务公开建制率超过95%。连续4年举办全市优秀职工代表提案大赛,评选优秀提案68个,1个提案获全省优秀职工代表提案一等奖,让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圆满完成第十二届全国企业民主管理调研迎检并获好评,2家企业工会获评“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
服务阵地实现提质升级
市工人文化宫全面投入使用,市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服务综合体试点顺利验收,县市区工人文化宫职能逐步恢复,形成覆盖城乡的工会服务阵地网络。创新认定桃花江竹海景区为首家职工生活品质服务基地,为职工休闲度假提供新选择;评选命名25家“百优”食堂,让职工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工会驿站建设提质增效,总数增长至225个,其中“最受欢迎驿站”“最美驿站”“规范化驿站”69个,智能化24小时工会驿站50个,成为户外劳动者的“避风港”“暖心屋”。安化县总工会创新打造“工会+头部平台企业”共建工会驿站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
第五篇章 淬炼·砺剑——自身建设锤炼实干“排头兵”
打铁必须自身硬,从严治会强根基。五年来,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规范财务经审、锻造过硬队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突出政治机关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减负,完成市委巡察反馈问题的全面整改。建立常态化廉政教育管理制度,推进机关廉洁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工会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财务经审规范高效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规范工会经费收缴分配,提升经费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推动资源下沉,确保经费向基层、向重点项目、向服务职工倾斜。五年来,累计筹集疫情防控资金520余万元、防汛救灾资金100余万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防汛救灾保卫战;向1000余家小额缴费组织返还工会经费439万余元,发放电子消费券500万元,惠及职工7万余人,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工会担当。
干部队伍担当有为
聚焦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和梯队建设,多渠道引进年轻干部,大力推进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建立“学习课堂”制度,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选优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选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47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工会社会化工作者跟班代培制度被《工人日报》典型报道。
统筹推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超3万余人次,2人获评“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履行协管职责,有序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级晋升。常态化开展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扎实开展“走找想促”等活动,锤炼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热爱工会工作的干部队伍。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新的征程,使命在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益阳市总工会将以换届为契机,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