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县委书记罗讯率相关部门调研武圣宫镇乡村振兴工作。
▲ 菜农在菜地采摘蔬菜。
面对丰收的蔬菜,菜农开心极了。
▲收割机正在抢收优质稻。
▲ 标准化排灌渠。
在橡胶密封件产销领域,南县武圣宫镇从业人员遍布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因为域内数万亩蔬菜,省内、省外,南方、北方,均有武圣宫各蔬菜品牌的销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谈及武圣宫镇,“橡塑”和“蔬菜”这两张名片,一直是该镇富民强镇的法宝与利器。
近日,记者赴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武圣宫镇采访,喜看这里的人们乘着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强劲东风,围绕乡村振兴,续谱富民强镇新章。
传统产业续写新篇
“邓总,感谢您对武圣宫镇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希望您继续支持武圣宫的发展。”近日,武圣宫镇党委书记覃湘桂带领班子成员,拜访本镇知名企业家邓育民,广泛收集招商引资信息,拓宽财源建设渠道,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聚焦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吸引人才回流、技术回流和资本回流,振兴具有传统优势的橡胶产业、蔬菜产业,进一步调整招商引资方向,增强财源发展后劲,助推“三高四新”财源建设。
“我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武圣宫镇人,在外打拼多年还是觉得家乡最亲,想在家门口创业,与乡亲们一道发展。”谈及回乡创业,湖南航海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海明如是说。
董海明精通橡胶生产工艺、流程、销售,上世纪90年代,他从湖南橡塑密封件厂有限公司辞职后,在长沙、广州等地经营橡胶产品,与各地橡胶产品经营商关系密切,建立了人脉丰厚的营销网络。去年底,董海明回乡探亲时,镇党委政府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董海明自身怀有浓厚的家乡情怀,加上纾困惠企的政策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他下定决心回乡办企业。“每到一个节点,党委政府都会提供非常好的帮助,现在已经建设好了标准化厂房,购置安装了一条生产线设备,正式投入生产。根据生产设计和市场情况,预计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税收不低于100万元,第二个完整会计年度税收不低于150万元,第三个完整会计年度实缴税收不低于200万元。”董海明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橡胶产业作为武圣宫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因拥有湖南橡塑密封件厂和众多橡胶生产作坊,橡胶制品行销省内外,武圣宫以“橡胶之乡”享誉全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橡胶产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纷纷走出南县,走向全国,目前全国大部分县市级以上城市经营橡胶产品的人员中均有武圣宫籍人士。武圣宫镇依托武圣宫镇传统优势产业——橡胶产业的资源优势,主动谋划成立武圣宫镇橡胶密封件产业协会,积极整合在外税源,通过人才回流实现技术回流和资本回流。目前已引进一家橡胶制品加工制造厂,总投资约2000万元,正处于试生产运行阶段,预计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广州华奇密封胶公司的老板是武圣宫人,已规划回乡投资建设分厂,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预计年税收可达200万元以上。
据武圣宫镇镇长代真介绍,该镇计划立足橡胶产业传统优势,打造橡胶产业总部集群和湘北知名橡胶交易平台。全镇招商工作重点是在橡胶产业复兴的基础上,力促上新的产业项目。镇党委、政府在制定招商政策、培养招商队伍、改善招商环境、营造招商氛围上,勤动脑筋、狠下功夫,利用富余集体土地、闲置学校、闲置村部等,着重引进对财政贡献大又能安置劳动力的项目。此前已达成合作意向的新型玻璃钢制品生产加工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整体车身外壳及配件,向中车集团供应。今年9月开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年税收可达100万元以上。
此外,武圣宫镇成立橡胶密封件产业协会,积极召开乡贤恳谈会,促进信息互通、情感互融、困难互助、资源共享,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多种方式,谈项目、找资源,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实行精准跟踪服务,助力企业落地发展,引导资金、技术回流,以“传统产业+新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蔬菜产业立起支柱
10月14日,龙头嘴村蔬菜种植大户龚超华的蔬菜基地开展新一轮种植,他雇请了近30位村民移栽菜苗。龚超华告诉记者,今年计划栽种1000亩苔子菜,大面积的移栽已接近尾声。作为已有17年种菜经验的资深菜农,他特别看好今年的市场。
同一天,在美隆村美侬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任建国谈起他的“稻+菜薹+芥菜”模式,颇有心得。他说,他从300亩蔬菜起步,高峰时发展到近万亩,跨乡镇种植,他是真正尝到了种菜的甜头。通过他的辐射带动,基地周边有数百户农户种上了蔬菜。
转道沿河堤村涂政先的500亩蔬菜基地,正赶上现场采摘。他说,今年虽遇干旱,但他想方设法抽干一塘水,保住了满园的菜。目前长势正好的菜薹,每天可采摘3000公斤上市,价格当然是非常理想。
据了解,武圣宫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湖区垸内的肥田沃地,成就了全镇的蔬菜产业。目前,全镇有蔬菜专业合作社59家,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合作社有12家,带动农户5000余户。2021年全镇蔬菜复种面积2万亩,总产量3万吨,蔬菜产业占农业总产值50%,全镇人均蔬菜种销产值达3000元。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富含微量元素,洞庭腹地没有工业污染、一类水质灌溉,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品质上乘,加上政府大力引导引进蔬菜新品种、提倡推广使用农家肥和绿肥,进一步提升了蔬菜品质。
武圣宫镇蔬菜因安全、绿色、有机、鲜美等特色,颇受市场欢迎,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东莞和长沙马王堆市场。同时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引导,进一步将蔬菜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腌制加工鲜榨菜等再生产,并由业主投资建设大型冻库、实行自营运输与物流加盟相结合等,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通道。在储存方面,志均、美侬等合作社投资建设500吨大型冻库12个,大大增加了仓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运输方面,志均、美侬、正旺等合作社购置冷藏运输车,通过自营运输与物流加盟相结合,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合理利用土地空间和生产时间,采取“稻—稻—菜”“稻—菜”“棉—菜”“菜—菜”等轮作模式,实现内部循环融合,每亩可直接增加效益2000多元。同时,蔬菜留在土壤中的残根残叶可作为天然的稻肥使用,也有利于稻田土壤通透,促进水稻绿色生长。
这些年来,通过不断发展,全镇逐步形成了以冬季蔬菜为主,常规蔬菜为辅的蔬菜产品结构。销售渠道以零售、小批发商转销的传统销售模式为主,与兴盛优选等线上平台合作的新型销售模式为辅,逐步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如美侬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兴盛优选等线上平台合作,在沿河堤建有占地面积3亩的兴盛优选配送物流仓库,为周边地区提供物流中转服务。
与此同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蔬菜产业走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据了解,全镇各合作社和菜农协商,采用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年度承租、冬闲承租、长期承租和土地入股等,成功将土地变资金变股金,季节性土地流转约100元/亩,常年性土地流转约500元/亩,土地入股享受盈余分红,合作社和农户实现共赢。政府提倡合作社吸纳土地被流转劳动力在合作社工作,充分保障农民就业,全镇土地流转率和利用率大大增加。秋冬季蔬菜从种植到采收完工,生产期可长达6个月,一对夫妻在合作社就业,年可增加纯收入2.4万元。蔬菜采摘高峰期,全镇各蔬菜合作社便可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蔬菜全产业链还可提供打包、运输、包装盒制作等多种岗位,让全镇村民基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为支持鼓励蔬菜产业做大做强,镇财政、农技等部门全方位开展了对合作社生产、管理、营销的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发展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典型。镇政府还组织村、合作社负责人赴外地学习考察,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组织赴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开拓市场;开展季节性招工活动,引进劳动力解决生产旺季劳动力紧缺问题。为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条件改善,近年还完成了全镇农村公路的提质改造、渠道的疏浚保畅、农田的高标准建设,持续改善生产和运输条件。
采访时得知,该镇今年计划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把全镇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冬季蔬菜产销合作社培育为小微企业。通过充分挖掘潜力,支持美侬蔬菜产销合作社走企业发展之路,支持落户于太白洲村的饭碗里蔬菜食品初加工项目加快建成投产,实现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与综合效益同步增长。今年,全镇2万亩蔬菜预计亩平可增收3000元以上,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政府帮助我们农村换了新面貌,我们更有义务爱护自己的家园!”10月14日,记者在采访途经沿河堤村时,看到一位村民正将路边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近年来,武圣宫镇始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制定“路线图”,打出“关键招”。全镇大力推行“党建+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收获了令人欣喜的显著成效。
“村里广播天天在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家一定要行动来。我自己是党员,那要带个好头。”等伴洲村老党员曹再南在整理庭院杂物时这样告诉记者。该镇在7个行政村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公示栏,在公示栏中每名党员的名字前加个党徽,这明党员身份,促使各村党员带头开展房前屋后“四清”,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群众由“不重视”“不愿做”向“我愿意”“我参与”转变。
如今,走进武圣宫镇,眼前所见恰似一幅田园风光画: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素的村民…… “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乡村美景越来越常见。近年来,武圣宫镇持续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战,环境净了、绿了、亮了、美了,一个又一个向好的变化正在全镇发生。为树立“庭院+”理念,全镇还着重在区域道路沿线和院落连接地带,营造优美风景、发展美丽经济,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以乡村“大美”助力乡村振兴。
为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该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消除撂荒地,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建好农业示范基地。
为富民增收,武圣宫镇积极指导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方案,大力支持全镇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共建、异地发展、集聚发展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确保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 “红色强信念、蓝色保长效、绿色促和谐、橙色造示范、金色助发展”。对于未来的工作目标,覃湘桂表示,全镇上下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深入推动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南县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