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平畴织锦绣 乡村振兴奏华章

——赫山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10-18 08:58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赫山区美丽乡村画卷。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艳到新市渡镇建新村调研。

新市渡镇建新村油麻塘美丽屋场。

赫山区智慧农业第一村。

工作人员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金秋时节,赫山区农村广袤的大地上,山川锦绣,稻浪万顷,村庄秀美,人民安宁。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中次第展开……

近年来,赫山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引领强壮发展引擎,以文化软实力铺垫乡村发展硬支撑,以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新时代文明乡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用好“红色领航”“古色铸魂”“绿色赋能”三原色,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党建引领 高位推动工作

“今年该收割的都收回来了没有,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解决的?”10月14日,在赫山区衡龙桥镇黄土坑村童家湾组,村干部与驻村干部一道,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赫山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搭建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1+8+10”(1个领导小组、8个专项工作组、10个乡镇工作组)组织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委“591”工作主线。

同时,在农村全面实行“3+9”示范创建机制,组建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和“三区”创建办,制定《赫山区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区乡村振兴暨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积极推动基层党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责任上肩、措施到位、工作提质,跑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真正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党建引领下,赫山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建防贫监测队伍,构建并实施“红黄绿”风险预警机制,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全面融入国省两级防贫监测帮扶管理平台运行,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比对和全面监测,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对象实行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防范化解潜在风险矛盾。

今年以来,赫山区按要求处理风险数据3016条,处理疑似政策未落实数据90条;新纳入监测对象合计197户557人,全区监测户累计1451户3367人,已消除风险对象968户2251人。强化稳岗就业,组织脱贫劳动力参加春节专场招聘活动;帮扶车间增至33个,帮助脱贫劳动力319人就业;公益性岗位向脱贫户、监测户倾斜,累计提供公益性岗位338个。成立区级消费帮扶专馆,整合帮扶产品并建立准入机制。高质量开展集中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驻村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没有发生一例返贫致贫现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为有效打通管理服务工作“最后一公里”,赫山区还在会龙山街道试点推行“网格化+扁平化”工作机制,通过有机融合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两张网”,推进“市区街道联村社、村社联网格、网格联群众”,有效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促进服务扁平化。同时,坚持网格统一划分、人员统一调配、信息统一采集、资源统一管理,促推网格管理精细化,服务更加便捷周全、优质高效。

发展绿色农业 保障粮食安全

近日,赫山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薛华良来到中亿农业镉低吸收水稻新品种试验田,指导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今年,赫山区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赫山兰溪大米”专用优质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为更好保障粮食生产绿色安全开辟新路。

赫山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拥有耕地63.64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赫山兰溪大米”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

近年来,赫山区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推行病虫绿色防控、选育优质品种、开展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老百姓吃得更加放心。去年,该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统防统治百强县。全区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达88万亩,覆盖率达56.7%,其中实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53万亩,确保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经济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不超过8%。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农户自防区减少40%以上。

赫山区还把有效管控农药包装废弃物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设置区级归集点3个、乡镇回收点352个,配备绿色小屋100个、垃圾分类桶200多组。去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3.5吨,试点区域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其做法在今年全省种植业工作会议上获推广。

同时,赫山区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紫云英、肥用油菜等绿肥生产“百千万”示范工程。目前,全区共有1320家农民合作社、3965家家庭农场、102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蔬菜基地,绿色种植和加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赫山区多层次、多角度发展智慧农业,联合本地、国内具备知名度和技术实力的公司,开展数字化农业投资、建设、运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中联重科牵手数字水稻合作项目,建设了面积近2000亩的全省最大的数字水稻、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助推益阳打造国家级全域现代化数字水稻综合体;通过华为5G技术支持打造“5G+智慧农业”云平台,推动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化、生产过程可视化、流通环节可溯化。与此同时,该区还与土流网合作成立我市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经营12类农村生产要素流转业务,助力土地数字化改革,努力实现农村资产交易市场化、效益最佳化;与移动、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合作,在16个村(社区)搭建“数字乡村”平台和云视频应急调度系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聚力“一镇一品” 推进产业兴旺

兰溪大米小镇、泥江口工贸小镇、泉交河智慧农业小镇、沧水铺5G智慧小镇、欧江岔谷城渔乡小镇、八字哨生态旅游小镇、衡龙桥产城融合小镇、岳家桥人文小镇、新市渡水韵竹海小镇、笔架山灵秀之乡……赫山区乡镇发挥资源禀赋,形成了各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赫山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乡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厚植发展根基。按照“一镇一品”发展思路,明确“一主五特”产业布局,推进三产融合,催生新的业态,“红色、绿色、古色”农文旅融合发展布局加速形成。

赫山区出台《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加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优质农产品附加值,并依托电商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当地资源禀赋与区位、产业优势等,将全区10个乡镇打造成为定位明确的特色小镇。兰溪、沧水铺、泉交河、衡龙桥成为全国重点镇,八字哨、沧水铺分别获评国家级生态镇、全国文明村镇,赫山区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赫山区依托湘粮集团建设兰溪粮食产业园,成为全省“优质粮油工程”和粮油“千亿产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益阳茶厂、黑美人茶业等龙头企业,推广良种茶园,改造低产茶园,成功创建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农家粮道”“湘益茯茶”成为全国驰名商标,“世林食品”“青松皮蛋”成为全省著名商标。

截至目前,赫山区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市级60家。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4亿元,同比增长4.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6亿元,同比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51元,同比增长7.0%。

加强环境治理 擦亮乡村底色

走进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肖家塘组,运土车、挖掘机正在村道上穿梭,焊工们在切割钢材、焊接支架……这是村里开展美丽屋场建设的场景。放眼望去,已经有不少屋场建设初具规模,大气整洁、富有美感的屋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全面推进赫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近年来,赫山区以农村美丽屋场建设为“切入口”,先行先试,边创建边总结,逐步形成了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1+6”工作要求为措施的创建美丽屋场“赫山经验”。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征地拆迁开工竞赛活动,召开美丽屋场专题流动现场会,下发屋场验收单等办法,全区共完成了50个美丽屋场“六个一”主体建设,初步达到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预期效果,屋场涉及12个乡镇(街道)、52个村,受益农户达6000余户。这些美丽屋场像一个个音符,奏响了赫山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在美丽屋场建设过程中,赫山区还十分注重保持山水田园风貌,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大塘水库秀美环境、胡林翼故居文化等优势条件,深度挖掘农业休闲观光潜力,形成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美丽屋场格局,做到各美其美、差异发展。

此外,赫山区坚持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抓手,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区累计改(新)建卫生厕所140058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9%。其中,兰溪镇沙岭村空心房整治试点示范、沧水铺镇垃圾分类减量试点示范、八字哨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示范、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乡村治理试点示范、衡龙桥镇湘江西村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试点示范成效明显,全区美丽乡村示范村比例达30%,荣获2021年度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如今,放眼赫山区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村庄更美了,产业更旺了,村民更富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照进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舒婷 崔若灏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