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山区卫健局举办庆祝2022年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
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75.85岁增长到80.95岁,赫山区荣获“省计划生育工作优秀单位”“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健康促进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省综合医改成效明显县市区”等称号,赫山区卫生健康局(卫生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获得“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等殊荣……这十年,每一项成绩,都昭示着赫山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进步;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全区卫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彰显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以党的建设为引擎 为群众健康把舵引航
赫山区卫健局坚持以党建为“主引擎”,以满足群众需求和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为目标,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为群众健康把舵引航。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统领效能。区委成立卫生健康工委,理顺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了全行业管理。严格按标准设置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公立医院实行了党委(院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了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党工委班子成员分片包点抓党建的工作制度,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月指导、季督查、“回头看”督导检查体系,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做实做细。
强化政治建设,锻造过硬队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设置党员示范服务岗,号召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树立标杆。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以疫情防控为号令 冲锋陷阵显责任担当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赫山区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党员先锋到点到位。疫情发生之初即吹响“党员先行”集结号,成立21个战时临时党支部、联合其他单位成立18个战时临时党支部,发动28个基层党组织685名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全系统医务工作者不计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参与防控工作,1个医疗卫生单位、4名医务工作者在全省抗疫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应急处置有力有效。去年7月底,面对新一波疫情,第一时间流调溯源,强化各项措施,追踪管控密切接触者222人、次密切接触者1419人,赫山区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319068人次,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硬仗。
常态防控落细落实。牢牢牵住“外防输入”这个疫情防控“牛鼻子”,建立了常态化“五抓”机制。抓好防控政策、措施宣传;抓好重点人员摸排,落实好相应防控措施;抓好监测预警,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发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哨点作用;抓好社会面防控,落实好重点机构、场所以及个人防控措施;抓好疫苗接种、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疫情防控、监督执法等。
以优质服务为追求 固本强基苦练内功
赫山区卫健局聚焦人民群众就医感受,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善服务条件。完成单个项目投入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37个,总投资2.1亿元,其中单个项目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0个。正在加紧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南院区,总投资6.5亿元。购置单价50万元以上的设备62台(套),总投资1.3亿元,其中单价500万元以上的设备4台(套)。
提升服务能力。开展“三好一满意”、乡镇卫生院管理年、“平安医院”、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乡镇卫生院、“五好”单位、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服务基层行、病例处方质量点评、“6S”管理等活动和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定期“三基”考试考核等;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通过评审确认为二级甲等医院,区精神病医院、沧水铺镇中心卫生院、泥江口镇中心卫生院、兰溪镇中心卫生院通过二级医院评审,会龙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社区医院,区疾控中心成为甲等县级疾控中心;建设省重点科室4个。完成健康扶贫和卫生健康领域民生实事任务,加强了“一老一小”服务。
扩大中医药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全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好中医馆,所有区级医疗机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 攻坚克难啃“硬骨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何办好这件民生实事?区卫健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持续解决卫生健康领域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去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41.98%,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的医疗支出97.93元,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消耗的卫生材料19.98元,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较上年下降12.46%,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增长0.21%,均优于国家标准。
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医共体内实行人才一体化培养,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巡回指导和远程诊疗服务,患者在基层就诊能够享受到区级医院的服务,基层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乡、村家庭医生工作室,构建了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的“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
规范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实行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两病”用药同目录,解决了基层“两病”用药难的问题。
建成“健康赫山”信息化系统,打通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信息联接,建立远程会诊、影像、检验、心电等区域诊疗中心,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认、病历实时共享、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问诊、在线报告查询、在线支付、在线健康宣教等便民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诊疗、健康管理服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赫山卫健人牢记初心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齐心协力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