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带走的回忆”为乡村振兴赋彩添能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4-30 09:4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汤维祎作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乡村文化被激活,乡村文化遗产曝光度不断提高,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现代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源泉,更是乡村振兴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乡村的根与魂,能助力现代人找回遗失的乡愁记忆,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就是用文化的温度激活“可带走的回忆”,为乡村振兴和“三农”这一整体赋彩添能。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独特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有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如位于安化县境内的梅山产茶区渠江大安村(村、古道、茶园)、鹞子尖古道、永锡桥、缘奇桥、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安化第一茶厂)、唐家观古镇,以及资阳区长春镇白马山村清水潭的三台塔等7处重点文化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桃江县高桥镇的罗溪村坐落在雪峰山脉的群山里,经省、市地质专家上门勘察测量,罗溪村地质基底年代古老,各期构造运动复合叠加,村南端的平移断裂带附近,经构造运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等内外力共同作用,峡谷深切,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罗溪瀑布。2022年,经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评审和公示,罗溪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地质文化村,是全市唯一入选的村。

  乡村文化资源就非物质文化层面而言,有民间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县地花鼓历经200多年发展,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又如桃江县的鲊埠回族乡,是益阳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当地非遗资源集中、存续良好。益阳明油纸伞,一种涂上原生态熟桐油,用橘皮树皮或棉纸等做伞面的雨伞,制作工艺复杂、精细。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桃江县羞山官厅面,面片油亮光洁,久煮不浑汤。省文旅厅公布2023年湖南省非遗工坊、非遗街区、非遗村镇示范点名单,三者都榜上有名。

  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都是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是我们赖以发展的根基与延续发展的文脉。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要学会讲好文化故事。现在的人们多数喜欢看历史、看文化,听乡土故事。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塑造更多为当下所接受的文化形象。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下大功夫,把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推出符合年轻人的个性化、定制化文化消费习惯。

  要推动文化振兴,还要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各类文化活动骨干,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让乡村文化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依托新乡贤力量,传播现代文明、传承农耕文明、引领乡风民俗,让乡情、乡韵、乡愁长留乡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