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 乡村蝶变

——安化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9-12 09:0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马渡村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甘果摄

  今年9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及和美乡村建设湘北片区现场推进会在风景秀丽的安化县召开。选择安化县作为此次会议的举办地,与该县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密切相关——成功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及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典型经验,更是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宣传推介。

  安化县是如何取得这些显著成绩的呢?近日,记者来到安化县乡村一线寻找答案。

  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记者第一站,来到了冷市镇大苍村。

  大苍村依山而建。走入这个村子,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氛围。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整洁的路面向远处延伸。家家户户的庭院里,花木扶疏,生机盎然。

  “要想做好农村工作,不仅要做到实处,还得会动脑筋。”谈及如何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并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村党总支书记刘品一开门见山,给出了他的答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道理很简单,但知易行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刘品一发现农村工作的难易程度,往往取决于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有了这一发现,刘品一在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时,组织多次屋场会,详细讲解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让村民明白这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更是关乎每个人生活质量的大事。村里还先后组建巾帼服务队、红色志愿队、义务劝导队、应急处置队等4支群众性队伍,并鼓励村民就如何提升人居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人在参与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做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行见效、常态长效,乡风文明很关键。在安化县乡风文明建设的功劳簿上,村规民约以及以它为基础创建的道德档案、道德超市等创新举措功不可没。

  “过去村里是个‘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态,后来有了村规民约,再加上村民道德档案积分的激励,村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每家每户都积极参与其中。”刘品一介绍,道德档案与村民福利挂钩,有了奖罚分明的村民道德档案,不少村民争做好人好事,而这一批先“道德”起来的村民,又带动其他人积极向上向善,于是提振了整村的精神面貌,带动、促进形成良好的家风和乡风。

  要“做实事”更要“做好事”

  第二站是龙塘镇沙田溪村。

  沿途,水墨涂鸦的墙面赏心悦目,村民的房前屋后洁净得仿佛刚刚被雨水冲刷过,这些精心打理的农家小院,每一个都让人眼前一亮。

  沙田溪村人居环境的改变提升,有一个关键词——厕所革命。过去在农村,厕所一直是人居环境的一大短板,简陋不堪,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是常有的事。随着近年厕所革命的推进,这一短板逐渐补齐,农村渐渐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沙田溪村以厕所革命为契机,推动美丽庭院“六个一”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造之前,味道特别大,基本进不了人,现在经过厕所革命,气味消除了,规划好的化粪池也大部分建在菜圃旁,方便村民施肥。”跟随沙田溪村党支部书记黄勇华的脚步,记者来到一户村民家的菜圃参观。菜圃旁边一块占地约3平方米的“三格式”化粪池用草皮围了起来,揭开化粪池的净化池盖子,只见池内的水十分清澈,几乎看不到杂质,也闻不到异味。“发动群众要有技巧,不仅要‘做实事’,更要‘做好事’,先做群众觉得好的事。”黄勇华介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但很多工程项目并非一蹴而就。若短期见不到明显效果,且与村民生活必需不是那么密切,不少村民就会“怕麻烦”“懒得做”。厕所革命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做好思想工作,有村民愿意带头搞,其他村民见到成效,自然而然就会参与进来,后续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推进也就水到渠成。

  在沙田溪村,因户施策是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诀窍之一。在推进厕所革命和推动美丽庭院“六个一”建设之前,村里的干部需要深入每家每户,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黄勇华说:“不仅要把事情做到位,更重要的还要把事做得漂亮,做到群众心里去,绝对不能搞‘一个模式’,不能要求‘一个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让每个村民都感受到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两手抓”还要“两手硬”

  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离不开钱。

  钱怎么来?仅靠政府支持和村民的筹工、筹劳终归是有限的。因此,农村在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时,同步发展好自身的产业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少产业发展又与环境保护相冲突,尤其是在农村环保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两手抓”,并且“两手硬”,便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问题的答案有很多。以文化赋能,做好文旅融合,是答案之一。在东坪镇马渡村,以马渡调查和红色文化浸润乡风民风,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址进行了修复,精心布置马渡调查展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2023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

  有了人气作燃料,马渡村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依托自然山水、美丽田园,建设300亩集养殖园、采摘园、稻鱼园、农耕文化园、研学基地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把文化和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164户脱贫户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以上。“绿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是另一个答案。小淹镇肖家村拥有150亩镉超标污染严格管控区,为了不让土地荒废,在肖家村党支部书记肖满意的带领下,村支两委多方走访调研后,决定统一流转管控区农田用于太空莲种植。肖满意介绍,太空莲花多、蓬大、结实率高、颗粒大、品质优,花期长达4个月,亩产莲子可达150公斤,亩产值预计近3000元。

  有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便水到渠成。2023年夏天,肖家村百亩太空莲进入盛放季,村里精心组织了首届荷花文化节,吸引远近游客前来打卡,有效带动了村里的农特产品销售。人气聚集,又反哺产业发展。如今,肖家村还建立了黄桃、梨子等水果种植基地30亩、葛仙米养殖基地1个。肖满意说:“用美景吸引游客,用美食留住游客,用文化留住人心,环境我们保住了,产业我们也发展了,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甘果 李若研 阮波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